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色彩课程教案学院、系:任课教师:授课专业及班次:10级计算机多媒体班教材名称:《设计色彩》课程总学时:68课时课程周学时:4课时2012年12月8日第1次课1学时授课时间_____45分钟______教学主题:感受色彩学生学情分析:《色彩》是10级计算机多媒体班在第五学期开设的一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与之相关的基础课程——《艺术欣赏》,对美术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中专部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7、18岁左右,其特点是:一、对书本上的理论不感兴趣,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二、思维活跃,善于发言,喜欢形象思维,对一些新鲜事物尤其是新鲜色彩更感兴趣,希望课堂上多一些趣味与互动环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通过图片展示、有趣故事、形象语言、师生互动与作业辅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享受他们的学习成果,进而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其理性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学要求:通过对第一节色彩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色彩产生的原因。2、能力(技能)目标:能够规范的使用水粉、调色盘、毛笔等绘图工具绘制出基本的图形。3、情感目标:对色彩有一个感性的认知,从而培养他们对色彩学习的热情,进而提高对艺术的审美能力。重点:色彩的成因难点:理解色彩的成因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室教师讲解讲授要点及时间分配:1、色彩的成因,讲述色彩的形成是经过光源—物体—眼睛—大脑一系列的过程。(15分钟)2、讲解物体的“固有色”。(10分钟)3、带领大家认识水粉颜料,讲解课下作业中水粉、调色盘、细毛笔、量角器等工具的使用,老师当堂示范。(20分钟)作业在一张20×20cm的白板纸上完成对课本中色相环的临摹,在临摹的过程中认识和感受色彩。使用工具:水粉颜料、调色盘、白板纸、细毛笔、铅笔、量角器。参考资料《色彩艺术》黄强苓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教学内容:1、列举生活中关于不同物体不同颜色的案例,引发这样的思考: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颜色?为什么物体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呢?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引入光线分解为七种色彩的原理来解释物体颜色的产生,在大家的合作中总结出光线—物体—眼睛—大脑的认识过程。重点让学生理解光线在物体上发生反射的原理。2、在色彩产生的原理基础上引入物体固有色的概念,让同学们积极发言,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及其呈现出的不同颜色,分析自然中的色彩,人工色彩,并分析生活中人们如何利用不同的颜色表达的不同的信息,不同的情感,分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3、带领大家认识水粉颜料,讲解课下作业中水粉、调色盘、细毛笔、量角器等工具的使用,老师当堂示范。备注与后记:本节课学生容易在物体对光线的反射与吸收问题上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因此要列举两个典型的案例即,全部反射与全部吸收光线的情况下分别产生白色与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