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时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猫巷****熙柔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时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时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U”形谷B.水流湍急C.为“V”形谷D.水深壁陡2.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流水向源头侵蚀B.流水侧蚀C.流水向下的侵蚀D.冰川侵蚀【解析】1选A,2选C。第1题,读图可知,该河谷是“V”形谷。“V”形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水流湍急。第2题,流水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和发育初期,会使河流不断加深和延长。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并非河流源头,该河段外力作用以流水向下的侵蚀作用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并形成“V”形谷。下图示意长江下游镇江和畅洲汊道河势。右汊是主航道,船舶日流量峰值高达2700艘次,水上交通事故频发。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读图完成3~5题。3.图中和畅洲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的侵蚀作用B.流水的堆积作用C.海水的堆积作用D.流水的搬运作用4.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A.左汊水速较快B.右汊径流量较大C.右汊水深较深D.左汊有江豚栖息5.下列减少右汊交通事故发生的措施中,最可行的是()A.修建右汊护岸工程B.改左汊为主航道C.在左汊修拦水大坝D.疏浚右汊浅滩区【解析】3选B,4选D,5选D。第3题,和畅洲是由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第4题,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右汊径流量小;从图中看出,左汊有江豚栖息区,不宜作为航道。第5题,为了减少交通事故,左汊目前不能作为航道,只能疏浚右汊浅滩区,拓宽航道,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地理兴趣小组模拟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实验(如下图所示),步骤一: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步骤二:将黄豆、绿豆和小米的混合颗粒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三:观察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读图完成6、7题。6.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A.冲积扇B.陡崖C.沙丘D.峡谷7.该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解析】6选A,7选B。第6题,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图中的实验有颗粒物质的选取,形成的地貌是堆积体的外形特点,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说明有一定的坡度,因此该实验模拟的是冲积扇的形成过程。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冲积扇形成的原因为流水堆积作用。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境内的天鹅洲牛轭湖形成于1972年7月。图1、图2分别示意天鹅洲牛轭湖位置及其沉积物粒径大小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据此完成8~10题。8.形成天鹅洲牛轭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长江水的()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堆积作用9.天鹅洲牛轭湖形成过程中,图2所示剖面处水流速度的变化趋势是()A.慢—快B.快—慢C.慢—快—慢D.快—慢—快10.1972年以后,该牛轭湖沉积物粒径相对较粗,其来源可能为()A.河流沉积B.湖泊沉积C.风力沉积D.洪水沉积【解析】8选B,9选B,10选D。第8题,在平原地区的河流,会因为水流对河道的冲刷与侵蚀,致使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废弃,形成所谓的牛轭湖,所以牛轭湖的形成与河流的侵蚀作用有关。第9题,由材料可知,天鹅洲牛轭湖形成于1972年,水流速度越快,泥沙沉积颗粒物越大,由图2可知,1972年以前的沉积物颗粒呈现由大到小的变化,说明水流速度由快变慢。第10题,1972年以后,长江河道与天鹅洲牛轭湖分离,泥沙沉积与河流无关。湖泊的流速较慢,颗粒物粒径较细。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且地势平坦,不会有风力沉积物在湖泊中沉积。该湖泊的沉积物粒径较粗,有可能为长江的洪水携带而来,注入湖泊之中,沉积而形成。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____和__________。(2)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2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A.“U”形谷B.喀斯特溶洞C.河流瀑布D.河口三角洲(4)若图示河流
立即下载
相关文档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堂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星级:
3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2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课时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星级:
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时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星级:
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星级:
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2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星级:
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4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时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星级:
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5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时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星级:
8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单元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星级:
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习题(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星级:
9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质量测评(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星级: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