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原》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的中期报告.docx
上传人:快乐****蜜蜂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K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化学分原》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的中期报告.docx

《化学分原》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的中期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化学分原》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的中期报告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化学分原》这本书的原著作者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约翰·道尔顿(JohnDalton),该书被视为现代化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方面,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引进阶段(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19世纪50年代,随着中国与西方的交流日益频繁,许多西方学术著作被引入中国。《化学分原》也是在这个时期首次被介绍给中国读者的。最早引进《化学分原》的人是一名叫做吴大猷的清朝官员和科学家,他翻译了这本书的部分章节,并在《申报》上发表了有关该书的介绍。2.译介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到了20世纪20年代,随着国内翻译事业的发展和化学学科的兴起,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化学分原》。在这个时期,陆续有一些人对该书进行了全文翻译,并自行出版或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例如,朱志谦曾在1922年翻译了一部分内容,在《自然界》上发表;林东岳则于1931年出版了自己的翻译版本;张良庭也在1934年出版了自己的翻译版。3.教材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化学成为了中学和大学中的重要学科。在这个背景下,《化学分原》也逐渐成为了化学教材中的经典之作。此时,翻译和出版的重点也从学术界转向了教育界。运用远程教育的模式,全国化学教学研究会组织了全国近百所大中小学通过广播、电视、信件等媒介,进行了氢原子论的宣传普及。一些新版本的翻译也相继出版,例如1956年的徐培珂翻译、1973年的向洪波翻译等。4.阅读阶段(21世纪以后)进入21世纪,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越来越高的教育水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了解科学知识。此时,《化学分原》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国内一些译者和出版商通过推出各种版本的翻译和解读,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这本经典之作。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获取和交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