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与学生沟通,扮演好“心师”的角色.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注重与学生沟通,扮演好“心师”的角色.doc

注重与学生沟通,扮演好“心师”的角色.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扮演好“心师”的角色在我国,传统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对教书的角色强调有余,而对其他的角色重视不足。因而,有人堪为“经师”,却不为“人师”。随着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观念的深入人心,不少教师也开始重视育人,开始有意识地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指引方向,扮演着“导师”的角色。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认为教师对学生“育人”的指导,往往仅集中在思想道德这些层面的指导。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许多教师一味依靠传统的管、卡、压的高压政策,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忽视了对学生情绪的疏导和情感的培养。这样做不仅会影响教学、管理效果,而且容易造成教师困惑、辛苦,学生压抑、痛苦。因此,要想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形势,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当好学生知识上的“经师”,同时还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扮演好“心师”的角色。爱护、尊重、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有助于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去面对学习和生活,否则会让学生对学校和学习产生恐惧,用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严重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爱护、尊重与理解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尊重与理解,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渗透在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是每一个眼神中。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能放下架子,不要高高在上、挖苦讽刺学生;要把学生放在心上,要蹲下身和学生说话,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到被理解、被尊重、被关怀的温暖。特别是对犯了错误或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教师更要在相处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语、眼神、动作,在细微之处对学生付出真挚的爱,与学生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向你敞开心扉,你才能真正了解到学生在想什麽,他们需要什麽,由此,才能更加有的放失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注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成为其心灵的“工程师”,心理健康的“保护神”。初中学生大多是十二岁到十五岁左右的少年,这个阶段虽然短暂,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会有许多困惑,遇到很多问题。因此,作为中学教师就要特别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全面了解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了解情况的同时还应努力成为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者。教师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明显的心理问题,而不能置之度外或将心理问题当作思想品德问题来处理。对学生心理问题或由心理障碍引发的一些问题,(如:如何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如何学会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如何能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能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如何克服考试焦虑的心理;如何明白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等等。)教师要尽量运用谈心、咨询、心理换位、引导制约等心理辅导办法去解决,而不是简单的说教、惩处。在教育引导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优化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对学生心理的劣性刺激。在学生遇到困惑、矛盾时,能真正做好学生决策的“顾问”,辅其解惑的“参谋”,成为他们成长中的良师益友。宽容和关爱学生,让学生在赞美中成长。俗话说:“黄金无足赤,白玉有微瑕。”如今的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人格逐渐形成的阶段,出现缺点和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他们的犯错误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他们成长的良机。如果没有这些学生出错的事情,很难设想该怎样进行教育。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的一点过错就抓住不放,否则不但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造成学生的反感,不但学生不能理解教师的所作所为,而且容易形成师生情绪的对抗。遇到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应先采用宽容的态度,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学生察言观色,然后再找适当机会与学生个别交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教师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理解其身上的不足,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从行为上关心他们并积极引导他们调整方向,改正错误。与此同时,在平时的教育中还应学会抓住学生的特长、抓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去赞美学生,使学生对自己增强信心,会认为自己也有优点,会全面审视自己,会意识到自己也有不足,会产生克服缺点,做一个各方面都不错的学生的愿望。抓住特长、抓住每一个优点去赞美学生就像春雨滋润干涸的心田,学生渴求赞扬的心理得到满足,能促使学生全面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会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教师讲的话发生共鸣,教师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总之,与学生达到心灵的沟通是实施教育的金钥匙。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师生间的沟通交流,要加强师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