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举例分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典型问题作业标题:如何在课堂中更好地开展英语对话教学?甘肃小英四班唐骊华作业内容:在整个小学英语学习阶段,对话教学始终贯穿其中,从学生刚接触英语时,老师就会摸着他们的头,亲切地询问:“What'syourname?”学生会用稚嫩的声音回答道:“Mynameis....”英语入门学习的第一课的序幕就此拉开了,接下来老师指着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用“What'sthis/that?Whatarethese/those?...”询问学生,学生则使用句型“It's....”回答,越来越多的对话渗透学习逐步丰富了学生知识积累。同时随着年级由低段到高段,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理解能力的不断加强,对话从最初的一问一答到大段的篇幅,难度逐渐增大,尽管每位教师精心地教授,辅助采用磁带播放且老师带读的方式,但是有时学生对话掌握得并不好,效果不佳。如何课堂上更好地开展英语对话教学,成为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典型问题。【案例回顾】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41页Let'sread.现将教材内容呈现如下:Chen:Whatareyougoingtodothisweekend?Sarah:I'mgoingtoplanttrees.Chen:Planttrees?Sarah:Yes.Ineedsomeplants.SoI'mgoingtotheplantshop.Whatelse?Letmesee....Chen:Areyougoingtouseanybooks?Sarah:Yes.I'mgoingtothebookstore.I'mgoingtobuyamagazineaboutplants.Chen:That'sgreat!Sarah:Iwanttobeascienceteacheroneday!【教学设计】以上是一节对话教学课,在多数的课堂或者是听课中,我发现不仅是我个人,而且还包括其他教师,几乎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如下的教学模式:出示图片或课件,让学生先听录音小声跟读几遍,然后教师让学生划出里面不懂的单词或短语,将它们单独写在黑板上,教师给学生示范发音并解释意思及用法,接着领读,接下来学生自己读,互相对话。期间采用各种形式调动课堂氛围让全班齐读,男女生分读,同桌赛读等方式,总之就是让学生每个人都参与到对话当中,乍一看课堂学生积极活跃,呈现出一片热闹繁忙的学习的景象,让所有的听课教师感到学生学有所得,授课教师对此也相当满意,特别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因其便于操作,易出效果,成为多数教师推崇和运用率极高的教学形式。【问题症结】这种授课方法是否就完美无缺,找不到问题了吗?诚然,新课标中提倡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可以观察到在这类课堂里学生的确能够积极主动地朗读对话,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和合作,落实体现了“实践性”思想,单从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我们肯定认为是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如果仔细地对课堂环节中的细节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以下的一些我们容易忽略的问题。一、学生参与活动看似主动但实际是被动的,没有真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一节课中学生练习对话及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其实是学生遵从老师安排,按照老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步骤按步就班地进行练习,老师控制课堂使得学生缺乏话语权,一没有创设相似的语言情境,让学生理解在什么时间、什么样的环境下会出现类似的对话,二也没有让学生找出对话中的重点句型,加以运用表达各自的所思所想,课堂时间全部花在朗读训练方面,固然这种方式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读熟对话,甚至达到背诵的程度,可没有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二、生词和短语挑出来单独教学,将对话教学中语境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作为对话中的基本语言成分-单词或短语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教学中老师过于注重词汇的学习,将它们单独的割裂出来,或者担心不将它们写出来认真细致地讲解,学生恐怕不理解,这种想法无疑会破坏原有的语言环境,无整体性。众所周知,只有在句子里学习单词和短语,借助语境让学生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才会达到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的目的,特别需要做到教学中词不离句、句不离词,学生才会扎实掌握,牢固记忆。三、学生没有与他人交流、沟通个人思想的机会,无法真正发展个人听、说的技能。我们知道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要尊重并正视每个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老师应教会学生通过动脑、动嘴、用心去感悟、理解、识记和运用,学生在应用的过程就是一个对知识储存、挖掘、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他们必须动脑认真思考在某一个场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交流方式,使用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