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改背景下如何上好复习课、习题课、测试课、矫正课?复习课不是新授课的简单重复,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与新授课同样重要的作用,但是又与新授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和联系。复习课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反馈矫正、展示交流等环节,因此教师应对复习课高度认识,切实将复习课上好,真正做到认真备课、选题、组题、批阅、矫正,高效率、高质量的上好每一节复习课。下面就复习课具体实施步骤提几点建议:一、上好复习课的准备1、合理划分复习内容:要想上好复习课,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必须统一进度,统一测试,统一批阅,统一反馈,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复习时间,确定以单元复习或章节复习为主的复习内容,内容划分必须体现整体性、综合性的原则,内容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以单元章节为主,时间分配得当。2、根据复习内容确定复习课型:一般的复习课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练习课、测试课、矫正课等。复习内容确定后再跟据时间确定每单元需要的课型,做到内容明确、计划详实、时间合理。单元复习课是必须的,专题复习课可根据教材内容需要设置,练习巩固、测试、矫正也是复习课所必须的。二、复习课各种课型实施的步骤:1、单元复习课:单元复习课的目的:这一课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总体的知识结构、明确单元的重难点,掌握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弥补学生单元知识的缺陷,形成体系、明确目标。单元复习课的步骤:提出复习问题,明确复习目标――个人自主复习,探究思考问题――交流问题疑点,组内检测目标――设计训练题组,小组展示提高。单元复习课的要求:⑴切忌不要将复习课上成是新授课的简单重复,要体现复习课的综合性原则,把知识结构、内在联系、重点难点等用问题的形式呈现,复习问题设计应是单元知识的整合、重组、提炼的代表性问题,切记问题一点要有思考探究讨论的价值。⑵个人自主学习探究环节应注重指导学生习惯的养成,学会探究、归纳、总结,善于在自学过程中自己提出针对本单元的疑难问题,这是复习课中学生自主学习很重的一点。⑶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组内相互检测是学生弥补知识缺陷的很重要的手段,这也是保证复习效果的很重要的途径,这样可以让小组学习的作用发挥出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⑷训练题组的设计一定要具有代表性,既能体现本单元的知识体系,也能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要特别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层次性。因此选题组题是复习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2、专题复习课:专题复习课的设计不同在于它是单元或是章节中特别具有典型性的知识点,通过整合、重组、归纳、总结、提炼后能够形成某个具有代表性的专题,如数学中的“梯形辅助线的做法”、“等积式c2=ab的证明方法”、“三个二次(二次函数、不等式、方程)的关系”以及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等都是很好的专题。专题复习课的步骤与单元复习课的路子基本一样,问题设计依据的是专题而不是这一单元的知识点。3、练习巩固课(即我校倡导的反馈课或习题课):练习是单元复习中常用的课型,其目的是巩固单元知识,形成知识体系。设计层次有密度有代表性的题组是练习的关键。练习巩固课的步骤:自主练习――小组反馈――小组矫正――展示提升⑴自主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组,做到精选,保证质量;学生进行小组内自主练习,独立完成能够完成的题目。⑵小组反馈:反馈的内容包括小组内的相互检测发现相互的问题与不足,以及不能完成的或是有疑问的题目和问题。⑶小组矫正:然后小组内进行矫正,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达成教学目标。把问题解决在组内。此时特别关注差生的达标情况,不能忽视他们,这是小组学习活动中特别注意的。一般采取一对一或是组长负责制的形式进行。⑷展示提升:小组内的典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再在组间进行交流展示,进一步提高巩固,如果小组把问题都解决了教师应进一步点拨完善,提出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巩固提高。4、测试矫正课:复习完一部分内容后定期进行测试,这也是常规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测试课:⑴测试课的命题是关键。命题时要精选试题,确保试题的质量,注重基础的同时深层次挖掘教材本身的疑点难点,课本的变式题目等,其次再借鉴各种资料上的典型题目,尽量少用现成资料,提高自我命题的质量与数量。⑵测试结束后必须对试卷进行批阅,不能全部批阅的可以抽样批阅,但也要不低于一半,特别注意不能只批阅好的试卷而忽视差生,问题一般从差生的试卷反馈信息的多,所以不能忽视差生。⑶批阅的同时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作为反馈矫正的依据。矫正课:矫正课的步骤:个人自我矫正――小组相互矫正――组间展示提升――小组检测反馈⑴个人自我矫正: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自我解决能够个人解决的问题,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是题目进行收集整理,反馈个人的问题。⑵小组相互矫正:对问题和不明白的题目在小组中相互解决,可采取一对一或是组长负责制的形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