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修辞技巧.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老子》的修辞技巧.pdf

《老子》的修辞技巧.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4卷第2期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4,No.22012年4月JournalofLiaon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Apr.2012《老子》的修辞技巧马琳娇(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121013)摘要:《老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著名的典籍。“道”是《老子》中的核心概念,整部《老子》都是以“道”为中心展开的完整的思想体系。《老子》的行文都是建立在对“正言若反”的思考之下的,修辞技巧作为文章的一部分,同样也受辩证思想的指导。关键词:老子;辩证思想;修辞技巧;辞格中图分类号:H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27X(2012)02-0037-03《老子》,又称《道德经》、《五千言》、《老子章运用了比喻辞格,数量繁多;同时,《老子》中五千言》,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典籍。《老子》分的比喻形式也并不单一,借喻、明喻、暗喻等都有为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全书五千余字,其章体现。“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第二十四章)“治句多为格言、警句,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思想深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章)“常有司杀者杀。刻。对于《老子》的作者及成书年代等问题,学界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一直存在争论,大家比较认同的是:老子即老聃,有不伤其手矣。”(第七十四章)这三个章节分别运是春秋末期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用了借喻、明喻、暗喻,通过建立本体与喻体的联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人。《老子》是老子的自著,系,将抽象的道理生动地加以阐述。在我国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它不仅是我国第一2.排比。《老子》围绕核心概念“道”展开行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更因其精妙的语言成为先秦时文,而“道”作为一个哲学概念,阐释过程难免复期一部不可或缺的文学著作。杂晦涩。排比的运用使《老子》脉络清晰,说理晓《老子》文学气息浓厚,语言骈散结合,因其畅。《老子》全书运用排比多达60多处,例如:“有全书都在说理,世人一般将《老子》看成一部哲学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著作。《老子》是以“道”为中心而展开的完整的和,前后相随。”(第二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思想体系,作为整个典籍中最重要的核心概念,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道”共出现73次,全书都是为“道”这个中心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排比的大量运用使《老服务的。换句话说,五千言都在释“道”;即使某子》的行文畅达明快,增强了释“道”的说服力。个章节没有出现“道”字,也是在围绕“道”而是3.对偶。“对偶,是用语法结构基本相同或者向世人传递道家思想。语言表达与思想情感有着密近似、音节数目完全相等的一对句子,来表达一个切的关系,而修辞技巧是语言表达的手段,所以,相对立或者相对称的意思。”[1]252对偶辞格的运用使《老子》所运用的修辞技巧也都是在为释“道”而《老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同时,《老子》中服务。大量使用表示对立概念的词语来形成对偶,表明了老子对于美丑、善恶、有无、虚实、祸福……的认一、完善的辞格系统识,折射出辩证法的思想光辉。《老子》中的对偶1.比喻。“道”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释“道”形式多样,三字对、四字对、六字对等均有体现。更非易事,运用比喻辞格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例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老子》共81章,近30一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收稿日期:2012-01-28作者简介:马琳娇(1987-),女,辽宁抚顺人,硕士生。38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4卷第2期百姓为刍狗。”(第五章)“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章)警策辞格的运用,使《老子》言简意赅,语势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第十三章)更强烈,思辩更有力。对偶的使用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的思想,也使文章9.对比。对比是一种常见的辞格,它把具有富于建筑美。明显差异或矛盾的双方安排在一起,形成一种强烈4.顶真。“顶真,又叫蝉联,就是邻近的句子的对比效果。《老子》中,对比辞格也比较常见。首尾蝉联,上递下接,用前一句的结尾作下一句的例如:“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第十四章)对比开头。”[1]269顶真在《老子》中运用的也比较多。例的运用展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了文章表达的如:“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一章)艺术效果。“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10.夸张。《老子》中有很多章节运用夸张辞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格,表现独特的政治主张和人生感悟。例如:“含章)这些句子,阐释出了《老子》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