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致远中学2015届高复班语文教学案编写张其军审校周立山使用时间2014年10月14日第页共NUMPAGES6页学习课题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学习目标1.掌握考纲规定的几种常考修辞手法,能准确辨识并说出表达效果;2.掌握江苏高考对修辞的考查方式及答题规范。学习重点掌握江苏高考对修辞的考查方式及答题规范。学习难点辨析几种易混的修辞手法:借代与借喻;比喻与比拟;对比与衬托;设问与反问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个案补充[考点解读]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高考命题情况来看,一切用以增强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这一考点是江苏卷的常考点,而且基本成型。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方式、描写手法等)、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江苏卷重点放在修辞手法的判定上,兼及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2.表达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判定、分析、作用(效果)三个完整环节,江苏卷主要放在第一步——判定上,涉及分析及效果较少。3.点上设题,而非面上设题。点上设题往往是针对某个具体句子而言;而面上设题往往是针对整个篇章而言。4.技巧角度较为单一、明确、常见,答案极简洁。题型一、考查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经常考查的修辞有比喻、拟人(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排比等。[典题引路]1、(2008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参考HYPERLINK"http://www.lyyww.com/"\t"http://www.lyyww.com/Html/_blank"答案: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2、(2013·安徽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解析]这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诗,诗人的情感寄寓在诗歌描写的意象中。[参考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3、(2014·苏州三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注]*莳未匝:插秧没有完成。“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答:【答案】比喻。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突出了劳动的艰辛。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雨多极凉冷韩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风。木叶凉应脱,禾苗润必丰。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试赏析颈联中“吐”“浮”两个字运用的妙处。答:参考答案:①“吐”字运用了比拟手法,赋予山以生命,把月亮从山间升起的瞬间写得极有动感,极具神韵;②“浮”字不仅表明了雨后水涨的情状,又呼应了题目。[方法探究]1.命题规律(1)提问角度直接提问:该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该句(诗)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指出运用此种修辞的艺术效果。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间接提问:该句(联、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或如何表达感情的)?赏析诗歌某一字句的妙处。这类提问,答题时必须写出表达技巧。2.答题模式步骤一: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手法)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阐运用)步骤三: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如对形象塑造、意境营造、情感主旨表达的作用)(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