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知识错误,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用错或表达不全(真不懂--老师说了还不懂;没全懂--老师说了就懂)2.信息错误,答非所问(懂,但没看到---走出考场就懂)3.空间定位错误(地方不知道---知道了,就能做)4.应用错误,生搬硬套(似懂非懂---看了答案就懂)5.条理错误,要点遗漏(懂,但说不清楚)6.表述错误,语言不规范(懂,但不知如何说)二.考点说明以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地图为载体,可以热点问题为切入口,从以下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设置3-5个问题。(1)描述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或表现特征(2)分析地理规律或特征的形成原因(3)分析评价区域自然环境条件(4)人类活动的区位选择及区位因素分析评价(5)分析人地关系和区域国土整治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改善或防治的措施方法,确定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等3.趋势规律:如“全球变暖”考查延续2年,等值线试题延续2年,叠图处理试题延续2年,地球运动(1+1)题选择,气候延续(重头戏——天气、气温、降水),“自然带”前两年未出题,“人口”前两年未出题等。①微观深入(气温、降水);设问小切口②提供背景材料考察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联系实际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③学会以区域为中心,把相关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加以整合。④引导学生用学科专业术语概括描述一个区域整体特征或其中某一要素特征,懂得在区域大背景下认识其中某一个要素的发展变化。⑤青睐一般规律下的特殊性.气温气候微观2(1)比较甲、乙两地自然带的类型,并解释乙地自然带的形成原因。(8分)◇《考试说明》中不作要求的内容◇《考试说明》中关注的能够体现地理学科时代性的内容如:农业区位分析与评价、工业区位选择、交通点线的区位选择;地形对聚落、交通线路的影响;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考试说明》中认为新增加的内容4.新题趋势:浙江地理背景资料5.注重图形语言的考查6.选修ⅠA模块变化如何体现?——旅游地理如何考?“一摸”37.(1)说明浙、闽、台三省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的共同特色。(6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名山秀水清灵;海岛风光亮丽;生物景观繁多;地质地貌奇绝(任答三点6分,只答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类型不得分,形容词的表达能反映出相似的景观特色即可)。“二摸”3.图1中所示区域的寻秋路线数码代号与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A.①-苹果园里硕果累,梯田层层稻花香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山歌阵阵采茶忙C.③-黄沙漫漫响驼铃,翠竹青青有人家D.④-白雪皑皑入云霄,金色胡杨游人醉参考答案:A(二)自然地理:1、地球运动(晨昏线、地方时、偏向;(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日影)2、大气环境3、气候(类型、分布、特征、成因分析、气温和降水、全球气候变化)4、地形、地貌与内外力作用(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5、水文——河流(河谷、水系和水文特征及成因分析)——湖泊、洋流(分布规律、成因、影响)6、土壤(影响形成的因素)7、自然带(名称、分布与分异规律、成因)8、地理信息技术(GIS、RS、GPS应用)9、地图(等值线——等高线与地形、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与气候、等压线与天气……)(光照图、坐标图、结构图、过程变化图、地形剖面图、原理示意图、景观图、遥感图等◇自然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原理主要有: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降水的时间变化;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等◇如“大湖效应”?◇葡萄种植园地表堆积一层鹅卵石;西北种植瓜果时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三)人文地理:1、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劳动力转移)及原因、人口合理容量、三大产业人口结构)2、城市(区位因素、功能分区、规划、空间布局形态、城市化过程中各阶段特点、城市化水平与区域发展特征)3、农业(地域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区位条件、区位评价、生产对环境影响)4、工业(区位因素、项目选址、生产对环境影响、工业结构、产业链上下游)5、交通(区位因素、分布特点及原因分析——铁路、公路、港口、管道)6、产业(产业结构、产业集聚、产业转移、区域发展阶段及其区域发展特征)7、环境(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湖泊湿地破坏和成因、水资源锐减与污染、工农业污染与循环经济、评价)8、旅游(景点—世界遗产、类型、特点特色分析及原因分析、欣赏、评价、规划、文明与安全)◇人文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主要有:人口增长变化规律、人口再生产类型及转变、城市化进程规律与城市布局原理、农业地域类型与布局原理、工业区位选择原理、交通点线的区位选择原理、旅游欣赏与旅游资源开发原理、区域合作与竞争关系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