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张剑平主编 复习资料.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张剑平主编 复习资料.pdf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张剑平主编复习资料.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现代教育技术第一章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包括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94年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2005年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教育技术的内涵:(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2)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AECT’1994定义的结构:设计理论开发资源运用媒体实践管理过程评价“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它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视觉教育阶段世纪初-30年代(2)视听教育阶段30-50年代(3)视听传播阶段50-60年代(4)教育技术阶段70年代至今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2、1920年,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国光电影公司拍摄无声教育影片《女子体育》《盲童教育》3、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技术专著《有声电影教育》(陈有松)4、1936年,我国最早的教育技术刊物《现代教育技术》周刊在上海出版。5、1945年,我国最早的教育技术系在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建立。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12月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1)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改变教学结构(2)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数字化学习(3)台湾淡江大学徐新逸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教学过程,达到对某一学科或课程学习的改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1)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1)注重整合的课程特点(2)注重整合的过程(3)注重综合学习(4)注重体验学习(5)提倡协作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指同一概念。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核心。但是,现代教育技术并不忽视或抛弃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开发与应用。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4、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第三章人眼的视觉特性1、视觉的光谱灵敏度人眼对波长为555nm的绿光的灵敏度最高2、视觉范围人眼的视觉范围是指人眼所能感觉到的亮度变化的范围,它在数值上等于亮度上、下限之比。3、彩色视觉用亮度、色调、色饱和度三个特性来描述人眼看到的彩色光(彩色三要素)4、分辨力人眼对彩色的分辨力远比对高亮度细节的分辨力低5、视觉惰性人眼视觉惰性的残留时间一般约为0.1s人的视觉心理1、心理趋合是指利用人们的想象力去填充实际在画面中并没有见到的空间。2、画面均衡是指人们对画面表现主题的一种形式感觉,是产生画面稳定感的因素。3、视觉中心人们习惯于从左边向右边观察画面,把注意力停留和集中在右边的物体上,这就是视觉的右撇现象。视觉节奏是指把画面中特征相近的物体和构图要素加以归类、结合,以各种形式不断重复,形成视觉上的“节拍”,取得和谐的效果。人对声音的感知有响度、音调和银色三个主观听感要素。与声波的声压、频率和频谱成分之间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1、响度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主要取决于声音的声压或声强大小。2、音调是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觉。主要取决于声音的频率。3、音色是人耳对声源发生特色的感受。人耳的非线性效应1、人耳的掩蔽效应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音同时存在时,其中的一个声音在听觉上会掩盖另一个声音,这种现象称为掩蔽效应。2、鸡尾酒会效应人耳对掩蔽声有相当的容忍能力。即对周围噪音的容忍能力。3、颤音效应人耳同时听到两频率相近的纯音时,会产生差频似的颤音感,这是构成配乐的生理心理基础。如唱歌和声4、哈斯效应当内容相同的两个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仅当第二个音延迟时间达到35ms~50ms后,才会感受到有延迟音出现,即哈斯效应。即声音的延迟效应。人耳的声音定位机理1、双耳效应人耳主要是靠双耳效应来进行声音定位的、2、耳廓效应人耳的轮廓结构比较复杂。耳廓效应对声音定位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对频率较高的声音。可以精确定位。“经验之塔”基本观点:抽语言象1、“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