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doc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二)(三)(四)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教学内容“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二)、(三)、(四)”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的三角函数定义、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诱导公式(一)等知识的延续和拓展,又是推导诱导公式(五)的理论依据。求三角函数值是三角函数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诱导公式是求三角函数值的基本方法。诱导公式的重要作用是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求0°~90°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现了数学的数形结合和归纳转化思想方法,反映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思维形式。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具有重大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诱导公式求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会简单的化简与证明。教学难点:相关角的终边几何对称关系,三组公式的推导过程;充分理解并会运用“函数值不变,符号看象限”。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为本册书第一章,与上册书的知识几乎没有联系,但是本章的第三节,与前两节内容必然密不可分。对于第一、二节“任意角和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中的基础知识,整体掌握良好,尤其是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例如:三角函数的定义、角的终边位置及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的正负等,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对于极少数掌握不好或是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给予结论性语言,让其慢慢体会,并加以验证。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1)识记诱导公式;(2)理解和掌握公式的内涵及结构特征,会初步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的值,并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和证明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归纳能力,教会数学的归纳转化思想方法;(2)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使学生体验和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推理思维方式;(3)通过例题和习题的训练和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2)通过归纳的训练,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渗透从特殊到一般、把未知化为已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四、教学活动1、学生:河北清河中学高一(13)班全体同学2、教师:河北师范大学汇华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刘鸿蕊3、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诱导公式及推导过程,并会用“函数值不变,符号看象限”来求三角函数值和进行些简单的化简及证明;(2)使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并理解数学的归纳推理思维方式;(3)使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建立创新意识并养成踏实细致、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4、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分析,为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采取如下教法:(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包括:问答、发现、类比、归纳等方法。在教师的适时启发与点拨下,学生可在类比、归纳过程中积极主动探索、发现数学规律;(2)例题、习题相结合。可使学生更熟练的掌握诱导公式,同时使学生手脑并用,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起来。5、教学过程及内容:复习并导入:(本节课采用的导入方式为复习导入,即同时利用举例子跟知识串联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上节课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一组公式,同学们还记得么?(板书:公式一)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这组公式就是:终边相同角的同名三角函数相同(一起说)。它们在计算上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就是:在求一个比较复杂的角的三角函数时在这个角里每拆出一个2π就可以直接抹去,这样我们就能把任意角化到(0,2π)之间。比如sin(5π+)=sin(4π+π+)=sin(π+)。可是sin(π+)又怎么求呢,还能不能化到更简单的角呢?今天呢我们就再来学三组诱导公式,学完之后我们就能将任意角化到(0,π)区间内,进而更容易的求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2)新课讲授:提出思考:现在对于任意给出的一个锐角α,请大家考虑一下几个问题:①α的终边与π+α的终边有什么关系?②与π-α的终边有什么关系?③与-α的终边有什么关系?(提示:从对称方面考虑关系)④如果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x,y),那么上述各角终边又分别过哪些点呢?生: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自由发言解决上述问题。师:非常好,同学们发现了这三组角与已知角之间的几何对称关系,并根据关系得到了这三个角的终边所过的点,那么我们接下来继续探索。因为角α的终边过P(x,y)则根据三角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