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路道路工程技术交底.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文化路道路工程技术交底.pdf

文化路道路工程技术交底.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化路道路工程技术交底一、项目概况文化路(经一路-经二路)位于杭州境内。规划为南北方向的城市次干路,道路红线30米,两侧人行道宽5米。本次工程建设范围北起经一路,南至经二路,全长1059.022米。沿线与经一路、规划一支路、滨河东路、滨河西路、经二路等相交;其中经一路为现状路,规划一支路、经二路为规划道路,滨河东路与滨河西路均为同期设计道路。文化路上跨桥梁预留段为桩号0+449.57~0+722.11。本项目道路工程规划红线为30m,单幅路形式,双向四车道。道路横断面布置:30m(道路红线)-5m(人行道)-20m(车行道)-5m(人行道)。本次设计专业为:道路、桥涵、雨水、污水、给水、照明、电力管道、通信管道、热力、燃气等专业,本次针对各专业进行技术交底。二、技术交底2.1道路工程1、根据规划给定的坐标控制点,依照规划道路走向定线。各个交叉路口作为控制参考点,同时兼顾沿线单位出行需求设置出入口,与沿线街坊路及单位出入口处设置低侧石做好顺接。2、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回弹模量不小于30MPa。填方路基:路床顶面以下80厘米深度范围内压实度不小于94%,80-150厘米范围内压实度不小于92%,150厘米以下深度压实度不小于91%;挖方路基:路床顶面以下30厘米深度范围内压实度不小于94%。人行道土基压实度大于等于93%(重型击实)。1/153、路段上的树根、腐殖土、草皮及生活垃圾等要全部清理干净,要求清除至原状土,并换填素土分层夯实。填方路段路堤下耕植土清除50cm。路床下建筑垃圾采用翻挖回填,分层压实回填时,填料最大粒径10厘米,CBR值须满足《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中表6.3.12-1相关规定。4、基层碾压后6小时内必须喷洒透层油,透层油采用乳化沥青PC-2,用量可按1.5升每平方米通过试洒确定,透入深度不小于5mm。喷洒透层油后铺筑下封层,下封层采用稀浆封层法施工,厚度不小于6mm,采用BC-1型乳化沥青,集料采用ES-2型,乳化沥青用量应通过配合比设计确定。铺筑沥青混凝土之前,在下封层上、上下面层之间及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等构筑物侧面必须喷洒粘层油,粘层油采用乳化沥青PC-3,用量每平方米0.5升。透层、粘层及下封层技术要求及施工均应满足《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中8.4相关规定。5、全线路面设计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本次道路为新建工程,新建路面结构总厚度采用64厘米,自上而下依次为:4厘米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6厘米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0.6厘米厚乳化沥青下封层(不计厚度),36厘米厚(分两层铺装)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水泥:粉煤灰:碎石=3.5:12:84.5),18厘米厚水泥石灰土。为减少车行道基层反射裂缝对路面的影响,在6厘米厚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底部铺设玻纤网土工格栅一道,技术要求:抗拉强≥50kN/m,最大负荷延伸率≤3%,网孔尺寸为15mm×15mm;2/15土工材料质量及施工方法均应满足《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中的要求。6、破除旧路面、拆除房基的建筑垃圾要求清至路床。原地基上树根、腐殖土、草皮及路段上的生活垃圾等要全部清理干净,要求清除至原状土,并换填素土分层夯实;耕植土清除50厘米厚。路床下存在建筑垃圾时进行翻挖回填,分层压实,回填时CBR值须满足《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中表6.3.12-1相关规定,填料最大粒径10厘米。7、原地面横坡度陡于1:5时,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1米,每级台阶高度不宜大于30厘米。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可采用纵向分层填筑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若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米。8、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中的碎石采用级配碎石,集料级配范围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表6.1.9的要求。9、两侧人行道铺设盲道,任何构筑物不得占压盲道,在盲道转向或断开处应铺设提示盲道。道路交叉口、沿线单位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残疾人坡道。10、两侧人行道种植行道树,树池中心间距6米,树池内换填耕植土厚度按绿化需要,规划及现状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设置树池和行道树,树池及行道树的布置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