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PT课件.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5.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PT课件.ppt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PT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病例内容大纲临床表现半数以上患者有轻至中度的脾肿大,肝肿大多为轻度,胸骨压痛少见。晚期患者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粒细胞减少,常易并发感染。由于免疫功能失调,常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Evans综合征等。部分患者可转化为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Richter综合征(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或继发第二肿瘤实验室检查(二)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淋巴细胞≥4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红系、粒系及巨核系细胞增生受抑,至晚期可明显减少。伴有溶血时,幼红细胞可代偿性增生。骨髓活检CLL细胞对骨髓的浸润可呈结节型、间质型和弥漫型。骨髓涂片(三)免疫学检查淋巴细胞具有单克隆性,呈现B细胞免疫表型特征。SmIgM或SmIgM和SmIgD为弱阳性,呈κ或λ单克隆轻链型;小鼠玫瑰花结试验阳性;CD5、CD19、CD79α、CD23、CD43阳性;CD20、CD22、CD11c弱阳性;FMC7、CD79β阴性或弱阳性;CD10、cyclinD1阴性。CLL缺乏特异性标记,可应用免疫表型的积分系统来进行鉴别。患者中60%有低γ球蛋白血症,20%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8%出现AIHA。(四)染色体常规显带1/3~1/2的患者有克隆性核型异常。由于CLL细胞有丝分裂相较少,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低,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能明显提高检出率,可检测到>80%的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如13q14缺失(50%)、12号染色体三体(20%)、11q22~23缺失、17p13缺失和6q缺失等。单纯13q14缺失提示预后良好,12号染色体三体和正常核型预后中等,17p13及11q22~23缺失预后差。(五)基因突变50%~60%的CLL发生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VH)基因体细胞突变,IgVH突变发生于经历了抗原选择的记忆B细胞(后生发中心),此类病例生存期长;无IgVH突变者,起源于未经抗原选择的原始B细胞(前生发中心)。无IgVH突变的CLL细胞多数高表达CD38、ZAP70,均与不良预后相关。约10%~15%的CLL存在p53基因突变(该基因位于17p13),与疾病进展有关,对治疗有抵抗,生存期短。诊断与鉴别诊断(二)淋巴瘤细胞白血病侵犯骨髓的小B细胞淋巴瘤(如滤泡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等)与CLL易混淆,前者除具有原发病淋巴瘤的病史外,细胞形态学,淋巴结及骨髓病理,免疫表型特征及细胞遗传学与CLL不同。滤泡淋巴瘤:细胞常有核裂并呈多形性,淋巴结或骨髓病理显示明显滤泡结构,免疫表型示SmIg、FMC7和CD10强阳性,CD5阴性;套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为CD5、CD19、FMC7、cyclinD1阳性,CD23阴性,有特征性的染色体t(11;14)(三)PLL:多见老年患者,白细胞数增高,脾大明显,淋巴结肿大较少,外周血和骨髓涂片可见较多的(>55%)带核仁的幼稚淋巴细胞。PLL细胞高表达FMC7、CD22和SmIg,CD5阴性。小鼠玫瑰花结试验阴性。幼稚淋巴细胞<55%、>10%的CLL称为CLL伴幼淋细胞增多(CLL/PL)。(四)毛细胞白血病(HCL):临床特点为全血细胞减少伴脾大,淋巴结肿大不常见。少数患者白细胞升高达(10~30)×109/L。外周血及骨髓中可见“毛细胞”,即有纤毛状胞浆突出物的HCL细胞,抗酒石酸的酸性磷酸酶染色反应阳性,CD5阴性、高表达CD25、CD11c和CD103。临床分期分期治疗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说明疾病高度活动,应开始治疗:①体重减少≥10%、极度疲劳、发热(38℃)>2周、盗汗;②进行性脾肿大或脾区疼痛;③淋巴结进行性肿大或直径>10cm;④进行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2个月内增加>50%,或倍增时间<6个月;⑤出现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⑥骨髓进行性衰竭;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进行性加重。在疾病进展期(Ⅲ、Ⅳ期或C期),却无疾病进展表现者,有时也可“观察和等待”。既往CLL治疗多为姑息性,一般要求毒性小,能有效减轻肿瘤负荷,改善症状。近来发现,治疗后完全缓解(CR)患者的生存期较部分缓解和无效者长,因此治疗应致力于提高CR率,并尽可能清除微小残留病。(一)化学治疗(2)嘌呤类似物(3)糖皮质激素(二)免疫治疗(三)化学免疫治疗(四)造血干细胞移植(五)并发症治疗预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