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选修Ⅰ 第2单元 近代历史上.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7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我的收藏-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选修Ⅰ 第2单元 近代历史上.ppt

我的收藏-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选修Ⅰ第2单元近代历史上.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单元近代历史上的改革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33题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和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福建文综41题A考查戊戌变法的政治内容及效仿日本的原因;2011年江苏高考24题A考查明治维新中殖产兴业的相关内容;福建文综41题A考查明治维新中关于宪政的内容及明治维新的局限性。从命题角度上看,近代部分改革内容的考查依然注重能力立意,强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相关问题,但特别注重时代特征和成败原因分析。因此,考生复习时必须着意提高材料的阅读理解、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比较能力,并注意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去分析其成败,吸取教训,注重对同一时期不同国家近代化道路多样化的理解。【运用提升】(2011·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立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四皇上上法滕文公、魏文帝之英明,外采俄彼得、日本明治之政术……采万国之良规,行宪法之公议,御门誓众,决定国是,以变法维新,为行政方针,有违此誓,罚兹无赦。——摘自康有为《请告天祖誓群臣以变法定国是折》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的两个重大事件对中日两国有何相似的影响?(2)依据材料三,概述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特点。(3)材料四的主张与材料二有何相似之处?(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四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解析】(1)导致民族危机,激化社会矛盾,激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意识;推动社会改革。(2)特点:向西方学习;借鉴各国的不同优点;规模大,领域广,涉及经济、法治、文化等方面;政治和思想方面改革相对滞后;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全盘西化,而是结合国情。(3)相似:广泛借鉴各国成功的改革经验,实行改革;同时注意改革和国情结合。(4)联系:佩里来航带来的冲击,推动了向西方学习的日本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走上侵略扩展的道路,通过甲午中日战争打败清朝,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败加深了中国社会危机,推动了中国开展向日本等国学习的维新运动。伊藤博文在其草拟的《奉命使节要点》中写到:要把“超越我东洋”的“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等“开明之风,一概移入我国,使我国民迅速进步,达到同等化域”(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1882年,他又说:“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至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解读:材料主要反映伊藤博文对西方的认识尤其是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发生的变化,从全盘学习西方到认为应效仿德国的政治制度。【运用提升】材料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在明治政府采取的举措中有何体现?试加以评价。【解析】从要把“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等“开明之风,一概移入我国”到“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可分析出伊藤博文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中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相关内容;评价时注意抓住近代化、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等关键字眼。【解析】变化:由全盘照搬欧美各国先进政治制度转向仿效德国政治制度。体现:制订《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内阁对天皇负责(建立近代天皇制);建立陆军省、参谋本部等军事机构,把军队置于天皇指挥之下。评价:促进日本政治近代化;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民族教会与民主教会【辨析】马丁·路德的“民族教会”指的是建立德意志民族自己的教会,不受罗马天主教教廷的控制,独立自主,国家世俗权利高于教会神权,没收罗马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加尔文“民主教会”指的是信仰上的神学思想通过上帝的先定,重新把人的一切又奉献给了上帝。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人是为了上帝而活着,人在现世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彰显和荣耀上帝。加尔文的理想其实是建成一种充满贵族精神的民主政体,“上帝不仅让教会自由呼吸,而且让他的子民有自由建立一个明确的、治理良善的政府,而建立这一切的基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