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三年级 语文 复习 教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1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 三年级 语文 复习 教案.doc

小学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三年级语文第一周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放风筝》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略读1、2自然段。1、播放歌曲《三月三》(记得那年三月三,一夜难合眼,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不觉亮了天。抓把泥土试试风,放开长长的线,风筝带着天真的笑声和白云去做伴。)2、略读1、2自然段,汇报自学情况,明确作者放风筝的心情和风筝的种类。二、图文结合,学习课文其他段落。1、观察图画,表达图意。重点观察、表达主人公是怎样放大蜻蜓风筝的。2、图文结合,联系实际,学习第三自然段,弄清作者是怎样根据图画、根据自己的实际体会,把哥哥放大“蜻蜓”的过程写清楚的。3、根据自己的体会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4、图文结合,学习5、6、7自然段。(1)激发学生质疑,自主解疑(重点疑点:为什么课文中描写的风筝那么形象、逼真?)(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表达的不同,从而帮助解疑:那(金黄色的)“小蜜蜂”,翘着两只(绿色的)翅膀,(好象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3)根据例句,找出描写不同风筝的句子,看喜欢哪句就有感情地朗读哪句。(4)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三、展开想象,深入理解课文你是怎样理解“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先读一读课文中的描写部分,再进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四、总结全文,明确学习要点1、观察中要抓住要点,按照一定顺序,知道事情是如何发展变化的。2、如何围绕一句话写具体。课后练习设计: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内容:古诗两首。教学过程:一、教学《四时田园杂兴》1.鼓励学生背诵课前搜集到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2.揭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进行讨论。师生共同解决:“四时”是四季的意思。“杂兴”是诗人范成大晚年写的一组四季田园杂感诗,共60首,“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四时五组,我们学的是“夏日”诗一首。3.出识粒⒁夤鄄臁M嘉慕岷希杂衫斫馐狻?4.完成以下练习,交流学习成果。(1)在()内填入表示时间的词;在~~~~上填表示动作的词语;在填表示人物的词语。()出~~~~~()~~~~,村庄各当家。位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2)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在诗中的作用,进而体会农民劳动的繁忙。4.结合文中插图,想象孩子学种瓜时会说些什么?想着什么?并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教师评议、点拨。5.指导朗读背诵。同桌互相评议。6.课堂小结,学生明确古诗表现的内容及情感。二、教学《小儿垂钓》1.激趣导入。教师问:“咱班同学中,谁是钓鱼小能手?”“钓鱼能手”向大家讲解钓鱼要领。教师问:“你们想知道古代儿童是怎样钓鱼的吗?”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3.同桌合作,利用插图、查字典、看注释,揣摩字句,了解内容。4.针对理解中的分歧,结合诗意和环境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招手”一词是“摆手”还是“招手”的意思?辩论后,教师点拨: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只要合乎情理,都是正确的。5.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诗的意境,帮助背诵全诗。6.总结:古诗的内容、写法特点及学习古诗的方法。课后练习设计:1.背诵《古诗两首》2.默写《古诗两首》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合乎基本内容、情理都是可以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我和企鹅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阅读提示。黑色的头和背,白色的肚皮,走起路来一摇一摆,这大概是你对企鹅的印象。读读课文,想一想“我”在企鹅岛上看到了那几种企鹅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把我对企鹅喜爱的内容找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二、精读课文,认识企鹅。1.自读课文,完成填空。企鹅种类企鹅特点企鹅形态合作完成表格,答案不要求完全统一。2.默读课文,思考自己能了解哪些有关企鹅的知识。3.集体汇报交流,并说明这些知识小作者是怎样得到的。4.感情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读出作者的真情实感。三年级语文第三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画杨桃一、教师出示杨桃,简单介绍。二、学生仔细观察,画画杨桃。三、教师展示学生作品,提出疑问:“同一个杨桃,大家画出来的杨桃为什么不一样呢?四、精读2~7自然段。1、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了什么?(1)结合文中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画,老老实实地画。”3、讨论: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4、指名读第六自然段。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