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件2-2.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5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2-2.ppt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2-2.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节计划内容:控制系统方框图及等效变换(1)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1)定义2)性质(2)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对输出的影响(3)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1)比例环节2)惯性环节3)微分环节4)积分环节5)振荡环节6)纯时间延时环节(4)传递函数计算举例2、控制系统方框图的等效变换规则(1)串联环节的简化(2)并联环节的简化(3)反馈回路的简化(4)相加点和分支点的移动1)相加点前移2)相加点之间的移动3)分支点后移4)相邻分支点之间的移动3、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特点:输入与输出量成正比,无失真和无时间延迟。实例:电子放大器、齿轮、电阻(电位器)、感应式变送器等。特点:输出量与输入量变化的速度成正比,能预示输入信号的变化趋势。实例:测速发电机输出电压与输入角度间的传递函数即为微分环节。4、传递函数的计算例2.2-4R、L、C串联电路,试写出电路的传递函数。补充作业:设无源电路网络如例图所示。已知初始条件为零,试求网络传递函数U0(s)/Ui(s),并说明该网络是否等效于RC和RL两个网络的串联?【什么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方块图/结构图/动态框图/框图?】【函数方块】把一个环节的传递函数写在一个方块里所组成的图形就叫函数方块。【相加点】符号称为相加点。它表示求信号的代数和。箭头指向的有向线段称为输入信号;箭头离开的有向线段称为输出信号。其附近的+、号表示信号之间的运算关系是相加还是相减。【方框图的绘制方法】对其进行拉氏变换得:将图(b)和(c)组合起来即得到图(d),图(d)为该一阶RC网络的方块图解:(1)根据电路定理列出方程,写出对应的拉氏变换,也可直接画出该电路的运算电路图如图(b);(3)根据上述四个表达式,画出各个表达式的框图,再根据信号的流向将各方框依次连接起来;2、控制系统方框图的等效变换规则课堂讨论:等效传递函数、方框图【并联环节的简化】课堂讨论:等效传递函数、方框图[反馈连接]例2.3-3等效原则:前向通道和反馈通道传递函数都不变。比较点的移动3.交换或合并相加点例2.3-4结构图化简(2)结构图化简方案Ⅱ(3)结构图化简方案Ⅲ其它等价法则小结:控制系统方框图定义、构成和绘制方法;控制系统方框图的等效变换;串联并联反馈引出点比较点其它等效变换重点:方框图绘制及等效变换难点:等效变换3。典型系统的传递函数被控信号c(t)对控制信号r(t)的闭环传递函数:整理得:若r(t),f(t)均不为零,结论:在负反馈系统中,偏差信号对于控制信号的闭环传递函数为1加开环传递函数的倒数。整理得:若r(t),f(t)均不为零,系统的总偏差为:4、化简举例分支点A后移(放大->缩小),比较点B前移(放大->缩小)比较点1和2交换,同时合并上面非单位负反馈中的串联支路。合并非单位负反馈:解:这是一个具有交叉反馈的多回路系统,如果不对它作适当的变换,就难以应用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的等效变换公式进行化简。本题的求解方法是把图中的点A先前移至B点,化简后,再后移至C点,然后从内环到外环逐步化简,其简化过程如下图。串联和并联反馈公式【本节小结】方块图的简化:主要是利用比较点和引出点的前移、后移和交换规则消除回路的交叉。并在变换过程中保持变换前后信号的等效性,且比较点和引出点之间一般不宜交换位置。等效变换原则:变换前后系统输入输出总的数学关系保持不变的原则。具体来讲有两条原则:(1)变换前后前向通道中传递函数的乘积保持不变。(2)变换前后回路中传递函数的乘积保持不变。重点:绘制方框图并求传递函数;方框图的变换与化简难点:方框图的变换与化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