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东华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进展报告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积极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实施工作。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我校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我校首批试点的四个专业为纺织工程、轻化工程、软件工程和机械工程。为保证“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我校成立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召开了多次研讨会,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组织体系,并对培养目标与规格、教学改革重点、学生选拔办法、配套政策与措施等提出了指导意见。此外,学校还设立了专项经费用于支持相关的教学改革研究、实验室建设等。现将我校工作进展情况做具体汇报。一、进展情况1、将“卓越计划”列入学校“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内容学校召开了人才培养工作会议,请教授们就“卓越工程师”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质量评价内容等进行讨论。校党委书记朱绍中、校长徐明稚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要把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视为己任,做好“卓越工程师计划”改革试点工作,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满意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是人才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其目标是“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这需要我们对培养机制和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根据学科、行业发展的特殊性,准确把握规律,在认真调查、具体分析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规划专业方向,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专业标准,进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明确加快推进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校“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工作重心。通过参与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构建本科-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一体化的“卓越工程教育”、“卓越管理教育”、“卓越艺术设计教育”等,使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更加紧密联系,学校迈向有特色、多科性、高水平大学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2、经费保障(1)加大教改经费支持力度,设立“卓越计划”教学改革专项经费,为四个试点专业提供经费支持,首期投入约200万元,用于基础课程及实验室硬件建设。如对每门公共基础课程投入2万元进行课程立项建设,为纺织工程专业(纺织品设计方向)加强了相关硬件条件的建设,添置了32台苹果CAD设计电脑终端,3台电脑自动机织小样机,该专业又自行研制出了小型多功能细纱实验机、粗纱实验机等。(2)对参与“卓越计划”的专业,生均日常教学经费增加1倍,以保证日常教学和学生实习或企业挂岗实践需要。3、政策保障2010年新修订《HYPERLINK"http://www3.dhu.edu.cn/rschu/ZCPS/ssbf2010.htm"东华大学教师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实施办法》(东华人[2010]7号),在工程职务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条件条例中设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岗位,对教师去企业、科研院所进行锻炼作了明确规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保障“卓越计划”实施。4、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更好地落实和执行“卓越计划”,纺织工程专业对相关基层组织进行了调整和人员调配,加强充实了师资力量;进行了产品艺术设计类师资人才的引进工作。已引进了二位国际著名的艺术设计大师,正在进行另一位国内著名纺织品设计人才的引进工作和一位国外留学博士的引进工作;机械工程专业幕墙工程与机械专业方向聘请四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担任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并安排在校青年教师听课、辅助教学和到企业挂职锻炼,以提高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其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也将陆续启动,教师到企业学习的具体执行计划也在酝酿中。5、完成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在教务处组织协调下,我校四个试点专业与负责基础科学模块课程的骨干教师,经过广泛调研和充分研讨,在听取多家企业专家意见基础上,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强化综合设计训练,增加工程相关课程,创新教学方法,开展研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完成了各试点专业的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新的培养方案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学校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二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到企业进行或参与的课程与实践环节均达到一年。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领导意识、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综合素质提高。6、启动适合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系列课程建设为落实培养方案实施,学校组织了基础科学模块课程立项建设,确保公共基础课程更好的服务于卓越计划的实施,立项建设的课程有《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科技应用文写作》、《工程制图及电工电子》等课程,每门课程投入建设经费2万元。主要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考核进行深入的改革和探索,组织教师编写适合工程师教育的专业教材、“十二五”规划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