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语言学导论.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程名称:语言学导论.doc

课程名称:语言学导论.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程名称:语言学导论课程代码:FORE120001.01任课老师:熊学亮文名:“被”字到底是什么词性?——浅谈汉语中“被”字语类特征的研究沿革作者名:范洁学号:08300130020电子邮件地址:HYPERLINK"mailto:08300130020@fudan.edu.cn"08300130020@fudan.edu.cn手机号码:13611755292得分:[摘要]作为汉语的重要句式之一,“被”字句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是长期以来语言学家治学研究的热点课题。然而,在对“被”字语类特征的界定上却是众说纷纭,历史上出现过“介词说”、“动词说”、“助词说”以及“介词助词说”等多种观点,至今尚无定论。通过分析这些观点的利弊与得失,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语类的认识,更是学习一种严谨的治学方法。[关键词]“被”字语类特征历史沿革1957年,Chomsky建立了转换句法理论,他分析被动句与主动句之间的关系,认为“被动句与主动句之间似乎有着严格的一一对应,如果应用了某一特定的转换规则,最终的表层结构是被动句,如果不使用该规则,最后就会得到主动句”徐烈炯主编,顾阳等著:《共性与个性——汉语语言学中的争议》,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在汉语中,或许“被”字就可以看作是这种特定转换规则的一个代表,即“汉语把‘被’字当成独立的被动概念标记”熊学亮编著:《语言学新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例如下面两句话:我被老师表扬了。老师表扬了我。在这两句话中,“被”字就扮演了一个转换语态的作用,因此,学者们在研究被动句时,往往会从“被”字句入手。但是,关于“被”字句中的“被”字的词性的界定问题,却困扰了历史上很多研究者。迄今为止比较著名的几个观点有“介词说“、“动词说”、“助词说”以及“介词助词说”。介词说在对“被”字语类特征界定的历史上,“介词说”是较早也是影响较广的一种观点。在《现代汉语》中就有这样的词条:“以‘被……’作状语的句子,用介词‘被’引进施事(主动者),同时指明主语是受事(被动者)。”曹翔,《试论“被”的词性》,《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2月,“被”字在此的作用与“给”、“叫”、“让”相似,让我们试看下面的(3)和(4)三句话。我给老师表扬了。Iwaspraisedbytheteacher.通过第(4)句话,我们可以发现,这里的“被”字就好比英语被动句中“by”一词,既然“by”毋庸置疑是介词,那么“被”字是介词的说法也十分容易被理解。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介词说”的不足相继出现了。首先介词的定义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它的一大特征就在于介词后面必须接名词,而在汉语的“被”字句式中,却经常出现“被”字后面跟动词的情况,比如第(5)句话。我被表扬了。第(5)句话是汉语中很常见的被动语句,但是,如果如果按照“介词说”,就发生了“被”字后面没有施事成分,有介词而没有介词后的宾语,即“介词悬空”现象,这是有违汉语语法的。而另一方面,在汉语的被动句中,“被”字有时可以省略。例如第(6)句话。书我看完了。在介词的用法中,介词与后面的宾语往往一起出现,没有只有后面名词而缺失介词的情况,就像第(4)句话中“by”和“theteacher”不是同时存在就是同时省去。但是在第(6)句话里,“书”和“我”是被动者和主动者的关系,虽然没有“被”字,但语句仍然成立,这就与介词的一贯用法不符。通过(5)、(6)两个例子,我们发现将“被”字看作介词是有问题的,因此,“介词说”受到了质疑。动词说在“介词说”遭受挫折之后,学者们没有马上就思考“被”字的语类特征,而是转而从最开始的地方进行反思,反观“被”字句作为被动句式的这一个观点,桥本万太郎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被”字句并不是被动句的一种,相反,他将它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主动句。自古,“被”字的一个基本字意就是“遭受”,所以桥本万太郎认为“被”字句的含义是句子中的主语遭受一个事件(往往是不幸),“动词说”自然可以解释“被”字后面直接跟名词的情况。另外,他还将“被”字看成是一个桥梁动词,后带一个表示事件的小句作为动词的宾语,比如第(1)句中“老师表扬”。但是,“桥梁动词”的说法遇到像第(7)句的这种比较复杂的情况,就站不住脚跟了。教室被老师叫同学们打扫了。第(7)句中,教室并不是紧跟在“被“字后面的“老师”的受事,而是“同学们”的受事。对这个问题,何万顺提出了解释。他与桥本万太郎有相似观点,将“被”字句看作主动句,但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