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课程名称:____语言学导论_____课程代码:_____FORE120001.01____任课老师:熊学亮文章名称:___英语双及物构式中动词的角色分类初探__作者姓名:梁力萌学号:08309050039专业:英语电子邮件地址:HYPERLINK"mailto:sun_celery@yahoo.cn"sun_celery@yahoo.cn手机号:15000224073得分:英语双及物构式中动词的角色分类初探摘要:美国语言学家AdeleE.Goldberg提出英语的双及物构式本身含有独立于任何词语的意义,即“X致使Y获得Z”。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基本句子结构具有这样的意义?这样的意义能不能涵盖所有同一构式的语句?如果存在独立于词语意义的构式意义,那么由构式出发,反观动词在句中扮演的角色又会得出什么结论?本文试图在构式语法与认知语法的基础上,对英语双及物结构式中的动词做一个尽可能完整的归纳与分类。关键词:英语双及物构式构式中心意义原型动词作用力状态变化转移0.绪论美国语言学家AdeleE.Goldberg在她的专著《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中对英语双及物构式(即双宾语构式)、英语致使-移动构式、英语动结构式、英语way构式的存在、语义及其使用限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Goldberg认为,“英语中的基本句子是构式(独立于具体动词而存在的形式和意义的对应体的实例)”。也就是说,诸如英语双及物构式、致使-移动构式、英语动结构式、英语way构式这样的构式本身具有意义,该意义独立于句子中的词语而存在。其分析方法是基于Fillmore、Lakoff等人对构式语法的研究成果。从近年来的研究方向可以看出,人们已开始重新关注具体句型的独特特征。Goldberg提出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的结构意义(主动形式)如下所示(V是一个非静态动词,OBL是一个方向性短语):[SUBJ[VOBJOBL]]她认为该构式的基本意义是“致使者论元直接致使主题论元沿着方向性短语指定的路径移动”,即“X致使Y移动到Z”,并讨论了该基本意义的各种扩展。她指出:很多动词在其他句型里单独使用的时候并不是使役动词,例如kick,但是,存在这样的句子:【1】Hekickedtheballofftheplayground.在【1】中,动词kick有了使役动词的属性。她认为这是句子构型本身含有“致使”的意思,而动词本身的意思并没有发生改变。然而,笔者认为这一现象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也未尝不可,即从句中其他词语的语义来分析该句型的基本意义,而不把这种意义仅仅归结为是构式赋予的。分析过程如下:除去该句型中的动词,剩下的是两个物体和一个表征方向性移动的动词短语。根据Langacker提出的“典型事件模型”,动词就是使一个物体A(主语)和另一个物体B(宾语)间得以发生能量转换,从而使B的性质或状态发生变化。(《认知语法概论》)而在这个句型中,宾语在动词作用后的效果已经被给出,即产生空间或时间上的位移。那么,既然宾语的变化方向已经确定,即是说明该动词施力的结果已经确定,而这一结果的原因只有由空缺的动词提供,也就是所谓的动词具有“致使”之意。所以,通过分析该句型中各部分的语义,可以推导出这种句型中的动词只需要承担“方式”或“原因”的意义就可以了。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解释英语动结构的基本意义。需要说明的是,后一种解释是通过增加词库的负担,赋予了词项义元格式的特征,也就是把“句法负担”向“词库负担”转移,即遵循“负担守恒”定律(principleofburdenconservation)(《语言学新解》),并不能动摇Goldberg的理论。但笔者却无法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双及物构式,因为在这样的句子中,根据除却动词的其他成分(三个并列的名词X、Y、Z)并不能推导出动词要承担的意义,或者说并不能解释这个句型为什么必定已经隐含了“X致使Y获得Z”的意义。因此,笔者对这一构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期望能够对该句型中动词扮演的角色的界定得出初步的结论。1.语法构造的原型在认知语言学中,语法的构造意义必须运用原型范畴、认知模型、隐喻机制等认知方式来加以解释。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法构造的中心成员是原型”(《认知语法概论》);即与对词项意义的认识一样,对一个句子结构的意义的认识也是有原型存在的。Goldberg为了确定双及物构式的最基本意义,曾做过一个非正式的实验:她请了10位受试(非语言学家)说出无意义词语topamased在以下句子中可能的意义是什么:【2】Shetopamasedhimsth.6个受试认为这个动词的意义是give(给)。同时,她认为这一事实不能简单归结为词语在语言中出现的频率,因为可以出现在该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