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围手术期管理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4.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血压的围手术期管理培训课件.ppt

高血压的围手术期管理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血压的围手术期管理收缩压(SBP):俗称高压,当心脏收缩时大量的血液射入动脉,产生的血压称为收缩压舒张压(DBP):俗称低压,心脏舒张时受到高压力而膨胀的大动脉弹性回缩,产生的血压称为舒张压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的疾病高血压的分类级别与高血压危险分层有关的重要因素高血压的危险分层高血压按病因不同分类原发性高血压易患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缺血性卒中/TIA冠心病心力衰竭…围手术期高血压:是指外科手术住院期间(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一般3-4天)伴发的急性血压增高(SBP、DBP或平均动脉压超过基线20%以上)。可见于术前无高血压者、高血压病人血压已控制及未控制者。围手术期高血压急症:在围手术期的过程中出现短时间血压突然和明显增高,一般指超过180/120mmHg时。(1)既往有高血压;(2)疼痛;(3)对手术的恐惧,而造成的紧张、焦虑、失眠;(4)麻醉因素:气管插管与拔管、麻醉过浅、疼痛、容量过多、二氧化碳潴留等;(5)手术因素:牵拉内脏及刺激太重等;(6)手术类型:易发生高血压的手术类型有:颈动脉、腹部主动脉、外周血管、腹腔和胸腔手术;严重高血压易发生在以下手术过程中:心脏、大血管(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主动脉手术)、神经系统和头颈部的手术,此外还有肾脏移植以及大的创伤等(烧伤或头部创伤)。(7)其他:容量过多、膀胱过度充盈、低氧血症和体温过低等。1)增加术中和术后的出血量2)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3)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4)诱发或加重肾功能不全5)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6)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前评估:(1)明确高血压的原因。(2)明确高血压的分级、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及影响心血管预后的主要因素。(3)了解患者血压控制情况。(4)综合评价患者手术承受能力。(5)心血管医师、手术人员和麻醉师制定合理可行的手术与麻醉方案。术中处理:(1)监测血压。(2)避免麻醉和外科因素导致血压升高。(3)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术后措施:(1)及时处理各种可能的原因。﹙2﹚合理使用降压药物。科室间密切配合达到良好的血压控制防止发生出血、脑卒中、心肌梗死和急性心力衰竭治疗目的是保护靶器官功能。降压目标取决于手术前患者血压情况,一般应降至基线的10%;易出血或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可以降至更低。术前1监测血压。2完善相关检查。3良好的血压控制:﹙1﹚如高血压由疼痛、紧张焦虑所引起,给予镇痛、解释安慰和镇静;﹙2﹚1级高血压且不伴代谢紊乱或心血管系统异常,可不必作特殊处理;﹙3﹚2级高血压及1级高血压伴代谢紊乱或心血管系统异常,应选用合适的降压药物,使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不需延期手术;﹙4﹚3级高血压应权衡延期手术的利弊再做决定。如原发病为危及生命的紧急状态,应立即手术,同时静脉给予降压药物;如手术并非紧急,应先行控制血压,使血压平稳在一定水平,但不要求降至正常后才作手术;﹙5﹚如出现高血压急症,通常需要静脉给予降压药物,即刻目标是30-60min内使DBP降至110mmHg左右,或降低10%-15%,但不超过25%。如果患者可以耐受,应在随后的2-6h将血压降至160/100mmHg。4综合干预多种危险因素。术中1心电血压监测。2积极寻找并及时处理各种可能的原因:疼痛---给予镇痛、镇静、加深麻醉及术者避免过度牵拉内脏和刺激过重血容量过多---控制输液量及速度,给予速尿等3静脉给予降压药物:如果经上述处理,血压仍高,可考虑静脉使用降压药物,如硝酸甘油、硝普钠、尼卡地平、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等。术后1监测血压2积极寻找并及时处理各种可能的原因:紧张焦虑、疼痛---给予镇静和镇痛血容量过多---控制输液量及速度,给予速尿体温过低---给予保暖等3药物降压:如果经上述处理,血压仍高或高血压患者,给予口服药物降压,如不能口服可以使用静脉使用舌下含服降压药物。4综合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和积极防治感染等。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1小剂量开始2优先选择长效制剂3联合用药4个体化1小剂量: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并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2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尽可能使用每日1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如使用中、短效制剂,则需每天2-3次给药,以达到平稳控制血压。3联合用药:可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时,可以采用2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