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情况解读.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6.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情况解读.ppt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情况解读.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2年)试行5年的基础上,由教育部根据2007年“中央7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组织专家,经过反复论证和实验,于2007年4月正式发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7月7日修订发布实施。1.部分学校实施《国家标准》的积极性不高,如未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2.《国家标准》中身体素质及格标准(60分)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比,存在一定差异。3.测试器材的测试原理、型号差异较明显,质量不过关,导致数据不准确。4.测试方法不规范,导致测试成绩可信度不高。5.上报数据时,为达到或满足基本要求,存在不真实的现象。1.落实7号文件要求不够到位,如“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2.2012年10月国务院等部门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1.确定全国统一的测试指标2.规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法3.制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工作方案4.全国抽样测试(2012年度)(2013江苏省测试反馈http://www.doc88.com/p-6995930186052.html)1.取消“同类”指标“选测”,统一评价指标,规范指标评价属性。原来弊端:(1)原来是规定在测试前2个月,市教育局公布地方选测项目,要求每年不得重复,但实际中都是避重就轻,造成全国选择指标上的差异。(2)项目测试属性混淆:球类和素质在一类3.采用BMI替代身高标准体重BMI(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m)4.取消小学5-6年级学段的400米跑,保留50米×8往返跑注:400米跑更多强调耐力素质,后者强调灵敏性测试,学校场地原因(跑道、弯道)同样的学生选择不同项目其成绩得分是不同的,影响了测试总分计算。指标类别1.共性指标(全体学段):体型、心肺功能、速度、柔韧素质2.个性指标:小学: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50米×8往返跑初高中及大学: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000米(男)800米(女)1.取消“营养不良”概念,修改为“低体重”2.取消“较低体重”评价等级,将其与“正常体重”合并,重新确定体型评价等级与分值。3.设立统一的“类权重”,调整身体素质单项评价指标评价权重(身体形态:15%,身体机能:15%,身体素质:70%,不同学段的身体素质单项评价指标权重还不同,按照年级由小到大,采取共性指标逐渐降低和新增指标逐渐增加。)4.调整单项评分的百分位数和对应的评价标准原则:保证10%学生达到优秀,提高达到良好的标准,降低良好率,降低及格线,扩大及格率,降低不及格率,控制在10%,取消最低标准的规定,发挥鼓励作用。5.按照年级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细化评分分值注:原来是按照学段制定评价标准,如中学5-6年级一个评价标准,2014版的将按照年级分组评价,更加细化。6.提出“附加分”或“加分”的理念注:(1)2013标准将重点选择身体素质类中能够通过后天锻炼明显增加的指标实行“附加分”的理念,突出激励功能。(2)加分标准是学生测试成绩能超过100分的标准,按照指标的属性进行加分。(3)建议加分的指标:小学跳绳、中学耐力跑与引体向上和1分钟仰卧起坐,加分幅度为10分或20分。1.具体细则还没有全部确定,正在细化,如身高“立正姿势”应修改为“背向立柱站立”2.智能器材的规范使用,以及和手工测试之间的差异性。3.不同器材的测试方法(电子类和智能类)千差万别,规范性有待提高。4.计次、计数类指标测试方法需要规范,克服测试过程中目测和估测现象。(仰卧起坐和跳绳计数方法)一、报送时间2014年9月1日至10月20日二、报送范围及要求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所有学生,均需报送,要求如下:1.2014年9月1日开学后测试的数据。2.2014年9月1日之后所在的班级、年级。3.测试项目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规定的测试项目。4.本年中小学学生须填写学籍号,并与全国中小学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学籍号一致。5.数据审核,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学校数据报送后,需经过区、市、省相关主管单位逐级审核,全部审核完成后视为数据报送成功,请报送后及时登录系统查看状态,以免影响报送工作。未经过审核的学校数据视为无效。2)学校在数据报送期间,如发现已报送数据为错误数据,可在系统中申请撤回,已经通过审核的数据,须经过审核批准后方能撤回。3)教育部将在数据报送结束后,组织开展对各省学校报送的数据进行抽查、复核,请各单位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数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