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活动有效设计和组织的研究》校本小课题结题报告执笔:高霞小学施美娟一、课题提出背景:在校本教研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主要是数学活动设计的目的性不强,活动形式单一,活动过程无序,活动效果不佳。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追求教学过程的优质化、教学原则的科学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化、教学评价的规范化。数学课堂是否有效?有效的大小?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有效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可以这样说,只有好的“预设”,良好的“生成”和“效果”才是可以期待的。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在强调设计的理念;生活的数学、活动的数学、数学的数学化等,但如何把这些理念和想法落实当中。对小学数学活动有效设计和组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发现、总结“预设”的一般方法;有助于我们在开展数学活动前对整体的设计思路进行反思、提炼;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进而促进教学有效,高效;有助于我们从一次的成功向更多的成功,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因此,我校把《小学数学活动有效设计和组织的研究》作为校本小课题,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中心是意义建构,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要求学习者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育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学生的原认知、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经验等。2、“现实数学教育”和“数学化”理论。现实数学教育倡导数学课让学生重复人类数学发现的过程,并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开始和结束.现实数学教育思想实质是数学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数学化理论认为:数学化是学生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横向数学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又通过“纵向数学化”把符号世界一步步地完善。3、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一种积极的学生观。每个人或多或少具有八种智能,致使其组合和发挥的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里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在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三、研究目标:1、初步构建小学数学活动有效设计和组织的策略体系。2、较深入地研究小学数学活动课堂教学策略。⑴收集适合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比较系统的活动化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趣味性、思考性、可活动性。⑵明确“活动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探索出可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化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模式。⑶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活动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四、研究内容:经过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我们对研究目标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如下表)原方案研究内容调整后的研究内容1、设计有效的数学问题。2、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3、实施有效的引导跟进。4、开展有效的交流评价。5、有效数学活动设计的相关要素研究。A、数学活动设计对学生的影响。B、数学活动的数学涵量C、数学活动和组织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1、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2、数学活动和组织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经过调整,再次缩小研究内容与范围,选定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使用研究的方向更具针对性,更富实效。五、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和基本途径,积极引导本校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在行动研究中,主要通过相关理论学习、培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教学研讨活动,教学设计、案例、经验的交流等,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提高实验工作的实效。2、比较法:一课多演,平行班对比等,分析相关要素的关系。六、研究步骤与主要过程(一)准备阶段:(2010年3月)我们在校本教研中提出这个问题,经数学组老师讨论,在我校原副校长柯金青老师的带领下,确定这个课题,制定研究实验方案。同时,我们成立了课题小组。确定责任分工。要求实验老师通过自学,或集体交流的形式加强本课题的相关理论学习,为课题的正常、有效开展奠定理论基础,寻长理论支撑。(二)实施的第一阶段(2010年4月~2011年3月)1.了解实验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实施计划。2.营造氛围,宣传科学,开展活动,进行训练。3.在课堂上实施“小学数学活动有效设计和组织的研究”落实于日常教学教研。加强引导、组织与协调。4.组织实验人员参加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