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语十则》课文赏析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小官。后罢官,周游列国,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72人。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作品介绍《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必读书。《论语》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文字简短,精练质朴,含义很深,不少句子被人们当作格言而奉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言积累☆正音辨形愠(yùn)罔(wǎng)殆(dài)诲女(rǔ)焉(yān)弘(hóng)凋(diāo)恕(shù)☆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你。)(3)是知.也(“知”同“智”,聪明。)☆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间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时间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4)见贤.思齐(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5)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2)仁以为..己任(古义:“以之为”的省略,译成“把??当作”;今义:认为。)(3)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古义:这样以后,两个词;今义:副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一个词。)☆一词多义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接,不译。)(1)而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可是,却。)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代词,指可以终身奉行的话。)为.人谋而不忠乎(wèi,介词,替,给。)(3)为可以为.师矣(wéi,动词,做)知之为.知之(wéi,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的。)(4)其其.恕乎(语气词,大概,也许。)☆特殊句式(1)省略句①仁以为己任(即“仁以之为己任”,省略“以”的宾语“之”。)②可以为师矣(即“可以之为师矣”,省略“以”的宾语“之”。)③传不习乎(即“师传不习乎”的省略,省略主语。)(2)判断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表判断。)思路结构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己。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谦虚好学的态度,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也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与学的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写作分析1.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涉及学习态度和方法、思想品德修养及孔子思想等多方面内容,阐述了谦虚好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重视实践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至今影响很大,成为现代人学习和做人的基本准则。2.语言简洁,生动传神。每一则都是寥寥数语,多处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乎”、“矣”、“也”等语气词频繁使用,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说话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呈现眼前,从“由,诲女知之乎”当中,让人感受到孔子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从“其恕乎”中,可以想见孔子不假思索,脱口而出。3.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几乎每一则都格言,大多数还是警句。成语也有不少,如: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