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嘉南大圳的嘉南平原.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4.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有了嘉南大圳的嘉南平原.ppt

有了嘉南大圳的嘉南平原.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台灣的八田與一問題田地之一看天田台灣西部東側靠山的地方,土壤有一層硬磐,不僅阻礙地下水上升,雨水也不易向下滲透,所以可耕作的部分僅限於表面土壤。若耕作所需的水源皆仰賴天雨,雨量豐沛時則作物生長良好,得以豐收,一旦遇到缺水時節,土壤表面乾裂,農家就要陷入愁雲慘霧中了,像這樣的田地,叫作「看天田。問題田地之二鹽分地飲用古井水烏腳病人暗淡人生烏腳病的致病原因之一為何要飲用深井水呢?有了嘉南大圳的嘉南平原嘉南平原原本只有五千公頃的水田,一九三○年嘉南大圳通水後,水田增加為十五萬公頃。一九二○年,八田與一受命改善嘉南平原的農田水利,他的水利計畫,首先興建一座蓄水量八千萬立方公尺的烏山頭水庫,而後開鑿河渠,連結烏山頭與曾文溪濁水溪兩地水源,工事區域東西寬二十公里,南北長九十公里。從一九二○施工到一九三○年整整十年完工,花費五千四百一十四萬圓。論規模與技術在當時都堪稱世界一流的水利工程。半個世紀後,今天的嘉南大圳,除了原有的烏山頭水庫外,沿岸水庫碑池增加為四十四座,取水口增加為一百一十四處,三年一作的水田也改為三年二作,嘉南大圳的水流過七十年光陰,流過嘉南平原,和以前一樣為嘉南農田注入活力。工程經費最高烏山頭水庫大壩半水力填充式工程法進行9年烏山頭水庫集水區灌溉區域北幹線灌溉56,000甲土地南幹線灌溉42,000甲土地濁水溪水在北港溪暗渠和烏山頭北幹線串聯通水灌溉排水系統廣闊平原上敷設交織大小渠道一萬九千餘公里輪作制度係依氣候、環境、土壤、水資源、勞力、資金以及作物生產量與收益情形而定,雲嘉南地區,稻田輪作制度非常複雜,以往以灌溉方式區別為雙期作田;一、二期單期作田;三年二作及三年一作水稻之輪作方式.雙期作田:每年種植水稻--水稻--裏作(雜作或綠肥)一,二期單期作田:每年只種一次水稻,其餘時間種雜作或綠肥三年輪作田:三年一作:三年二作:第一年:第一年:第一小區:甘蔗--雜作第一小區:甘蔗--雜作第二小區:雜作--水稻--雜作第二小區:雜作--水稻--雜作第三小區:雜作--甘蔗第三小區:雜作--水稻--甘蔗第二年:第二年:第一小區:雜作--水稻--雜作第一小區:雜作--水稻--雜作第二小區:雜作--甘蔗第二小區:雜作--水稻--甘蔗第三小區:甘蔗--雜作第三小區:甘蔗--雜作第三年:第三年:第一小區:雜作--甘蔗第一小區:雜作--水稻--甘蔗第二小區:甘蔗--雜作第二小區:甘蔗--雜作第三小區:雜作--水稻--雜作第三小區:雜作--水稻--雜作台灣目前共有十七個農田水利會從事農業灌溉用水之經營與管理,但是由於灌溉區域廣大、作物種類繁雜、土壤物理性掌握不易,再加上輸配水渠道錯綜複雜,其營運管理相當困難,為能對農業用水進行有效的管理,水利會必須整合大量的空間分佈資料,如土壤、作物、水源、氣象及輸水網絡等等,以往水利會是使用紙圖來處理這類型的空間資料。地圖是人類用來記錄具有空間分佈資料的傳統工具,在數千年前,便開始有簡單的地圖出現,雖然地圖製作技術不斷的進步,地圖的精確性也大大的提升,但圖籍上不易進行較複雜的複合式空間查詢,以及不同比例的圖籍無法進行套疊分析等問題,均使紙圖之使用無法滿足現今時代的資訊需求。由於地理資訊系統技術日趨成熟,軟硬體的成本快速下滑,地理資訊系統已經逐漸的使用於自然資源規劃管理與都會發展相關業務,因其強大的空間資料管理與分析能力,地理資訊系統十分適合水利會用以有效提升其業務之經營效率。GIS與嘉南農田水利會GIS的運用嘉南農田水利會被要求減少10%的灌溉用水(約7千萬噸)管理者該怎麼辦?可以考慮的選擇決策變數在哪裡休耕:集團休耕--如果將各分線作為休耕的基本單位零星休耕--農糧署為考慮休耕之公平性,以鄉鎮別為休耕之基本單位休耕多少面積:若以八掌溪支線為例,若休耕面積達2200ha,集團休耕與零星休耕之節水潛能相當接近,蓋因其面積趨於該灌區所有雙期作田之灌溉面積,其輸水損失將近一致,故節水潛能亦較為接近影響因子離水源遠近渠道維護狀況土壤入滲率現有之作物制度氣象因素其他……….參考文獻以上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