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 11.2《吃水不忘挖井人》(第2课时)课件 北师大版-北师大级下册语文课件.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0.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二年级语文下册 11.2《吃水不忘挖井人》(第2课时)课件 北师大版-北师大级下册语文课件.ppt

二年级语文下册11.2《吃水不忘挖井人》(第2课时)课件北师大版-北师大级下册语文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朗读课文,了解毛主席领红军位老百姓挖井的故事,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意思。(重点)2.体会毛主席为百姓着想,和百姓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核心问题:“吃水不忘挖井人”表达了乡亲们怎样的思想感情?串珠问题:1.一读:读课文,说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出自哪里。2.二画:画出描写毛主席和乡亲们挖井的句子。3.三品:文中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4.四思:乡亲们为什么要立块石碑?在江西省瑞金城外,有个叫沙洲坝的小村子。那时村子里没有井,人们只能吃池塘里浑浊的积水。一天清晨,人们早起挑水时,发现毛主席带着几个战士正在草地上寻找水源,打算挖井。消息立即传全村,乡亲们带着,工具也赶来了,和毛主席一起挖。几天后,一口五米深的水井就挖好了。为了使井水更洁净,人们又在井底垫上木炭,铺上沙石。清清的泉水从井底汩汩地冒出来,人们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地捧起井水喝。后来,乡亲们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概念:事情发展顺序是以事件进程的先后来安排写作顺序。其实它也是按时间先后来写,只不过,它不强调时间性,而是侧重事情谁先谁后。好处:写文章时按照事情的前因后果,以一定的顺序来叙述,可以使文章更有条理、更符合逻辑。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1.一读:读课文,说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出自哪里。2.二画:画出描写毛主席和乡亲们挖井的句子。3.三品:文中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4.四思:乡亲们为什么要立块石碑?毛主席→本文主要讲毛主席为了让乡亲们喝上洁净的水,亲自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赞扬了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也表现了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感激和想念之情。要好好学字1939年春天,毛主席在延安遇到了两个小八路。他们一个叫安定宝,15岁,个子高一点;一个叫刘长贵,才14岁,个子矮一点。毛主席问他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他俩马上回答:“知道,您是毛主席。”毛主席说:“我是毛泽东。”说着就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毛主席对他们说:“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字啊!”两个小八路听了连连头。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纳兰性德《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李煜《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李商隐《景阳井》)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戴复古《淮村兵后》)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增广贤文》)理解:羊知道喝奶时给母亲下跪,感谢母亲的哺育之恩,乌鸦知道在母亲老的时候反过来哺育自己的母亲。【俗语】课堂小结参考答案:“吃水不忘挖井人”揭示了饮水思源的道理。毛主席解决了人民吃水难的问题,因此乡亲们喝水的时候就会想到毛主席的关怀;二是毛主席让全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一定不要忘记。一、蜜蜂会落到哪朵花上?(连线)三、照样子,加一加,减一减,变成新字并组词。例:军+氵=浑浑浊亡+心=甘+=例:源-氵=原原来碳-石=拼-=四、选一选,填一填。想念留恋1.我很()在远方的妈妈。2.这里风景太美了,我们都很()。领导带领3.老师()我们参加植树活动。4.毛主席()穷苦人民闹革命。五、我会查字典。“冒”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冒”在字典里的解释主要有:①向外透;往上升;②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③冒失,冒昧;④冒充。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冒”选择恰当的解释。1.清清的泉水从井底汩汩地冒出来。()2.丁丁说话有点冒失。()3.他冒雨跑回了学校,关好了教室的窗户。()六、用句中加点的词语造句。1.人们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地捧起井水喝。争先恐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们只能吃池塘里浑浊的积水。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消息立即传遍了全村,乡亲们带着工具也赶来了。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