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导学案第页共NUMPAGES4页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导学案第页共NUMPAGES4页【知识梳理】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古代辉煌的历程1、古老的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2、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1)殷周:早期影响(2)春秋战国:雏形(3)秦的统一: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4)汉代:儒学的至尊地位(5)隋唐:全盛时期(6)宋元明:宋明理学(7)明清时期: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1、源远流长的见证和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1)文字:①②③④(2)史书典籍:①②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包容性:①含义:②意义:(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古代社会:2、近代中国:3、实践证明:4、今天: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二:博大精深)(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独树一帜。(1)地位:(2)特点:(3)作用: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1)地位:(2)特点:(3)意义:(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的区域性:1、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成因: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3、吴越文化与滇黔文化的差异:(了解)(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的民族性:1、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1)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地位: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2)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3)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4)中华各民族文化间的关系:2、中华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1)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3、中华文化的力量:【课堂有效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下列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闻名中外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②今天的汉字有甲骨文演化而来③《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A.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继承传统,缺乏创新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很有说服力的是()①文字②汉字③史书典籍④绘画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4.有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下列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制作精美的陶器,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铸造精良的青铜器,无一不在向世界诉说着一个古老民族巨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这说明中华文化()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B.兼收并蓄,求同存异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D.开放平和,面向世界6.“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从文化特点的角度看,这两句话反映了()A、文化的源远流长B、文化的博大精深C、文化的区域特征D、文化的包容性7.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中华各民族的文化()①相互联系,趋于统一②相互区别,独立发展③相互交融,相互促进④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8.第十六届亚运会组委会在广州举行隆重的吉祥物发布仪式。吉祥物取名“乐羊羊”,其创意来源于千年前五位仙人分别骑着口衔稻穗的仙羊降临广州的传说,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①统一的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重大作用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中华文化从未中断而延续至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9、胡锦涛指出,亚欧双方应该弘扬平等、开放、包容的精神,提倡不同文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