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语下第21课曹刿论战学研测1.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8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九语下第21课曹刿论战学研测1.doc

九语下第21课曹刿论战学研测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学研测曹刿论战(一)执笔人:许艳红时间:2012年2月2日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2、学习课文围绕中心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法3、体会曹刿军事上的杰出才能。学习重点:1、学习课文围绕中心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法2、体会曹刿军事上的杰出才能一、自学感知:(我先学我先知)10分钟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传说为时期所作,是根据国历史编写的史书。2、读准字音:间鄙帛孚靡3.释词: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鄙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齐人三鼓公将驰之公与之乘既克,公问其故4、用原文回答:点明战争背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曹刿请见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词语是:______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二、重点研讨(我参与我收获)15分钟研讨一:文中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试问: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文中和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简要说说。研讨二: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人和”;曹刿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作为“可以一战”的必要条件,他们的观点有没有矛盾之处?请分析。研讨三:本文仅用200余字写出了战争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三、品读赏析(我拓展我开眼)10分钟阅读文言选段甲乙,完成文后题目。甲:《曹刿论战》二三段乙: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已甚矣.今鲁城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地。(1.曹沫,即曹刿.2今鲁城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主要内容.请分别说出甲文曹刿靠什么赢得战争,乙文中他靠什么为鲁国赢得尊严?乙文中曹刿的行为很容易使我们想到古代的另外一些谋士或大臣在维护国家尊严的过程中不辱使命的例子,请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四、延伸迁移(我提升我巩固)7分钟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翻译文段后回答:鲁国长勺之战取胜印证了本语段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作简要说明。五、达标检测(我检验我发现)3分钟1、翻译句子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④夫战,勇气也⑤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⑥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文中含义是__________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指出文中与战车有关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能说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吗?(列举三个)并分析能取胜的因素.学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