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册《学步》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一吃****春晓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十二册《学步》教学设计.docx

第十二册《学步》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十二册《学步》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第十二册《学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读重点词句段,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期望;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学步,要独立地、勇敢地、脚踏实地地走。体会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走路”和“生活”的内在联系,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2、激励学生要不畏艰险,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教学重点:1、结合自己学步时的真实的体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2、感悟勇敢地、脚踏实地地实地走好人生旅途的哲理。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你的生活从此开始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你要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检查预习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学步》。(齐读)2、出示一组词语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踉踉跄跄跃跃欲试乐此不疲惊奇地大叫大吃一惊心如刀割意义不凡曲折坎坷脚踏实地读了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的都是儿子在学步时的表现(动作);第二行写的是父亲的心理活动;第三行写的是父亲通过儿子的学步而对人生的感悟。)3、我们知道这是一篇父亲写给儿子的寄语。那么什么是寄语呢?这位父亲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他对儿子的期望呢?(学步)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文中父亲的回忆,看看儿子刚会走路的情景是怎样的呢?二、引读第一部分着手引导学生感悟儿子学步时的快乐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段,找出儿子第一次走路步时的句子。(课件3)那天,你被几把椅子包围着,坐在沙发前摆弄积木,我们到厨房里拿东西。你竟然推开包围着你的椅子,然后不依靠任何东西,自己走到了门口!我们看到你时,你正站在房门口,脸上是又兴奋又紧张的表情。看到我们注意你时,你咧开嘴笑了。师:你可以把这个句子多读几遍,看看作者究竟在什么地方写具体?生自由读书、思考。生1:课文把儿子的动作写得特别具体。师:说说动作描写在哪里?你从中看出了什么?生2:我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父亲非常激动。生3:儿子的表情写得细腻、传神。生4:还有儿子的神态描写也很具体。师:作者把自己对儿子的细致观察和细微情感都融入到叙事之中。大家再读读这个片断。抓住关键词来理解儿子刚学会走路时的神态以及给父母带来的兴奋和惊喜(板书:惊喜)(全班齐读一起感悟)2、师:看到这个情景,你的'父母会说些什么?儿子的妈妈会怎么说——(课件4)你母亲偶一回头,突然惊喜地大叫:“啊呀,小凡走路了!”师: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母亲的感受,读出惊喜来(女生读)。见到父母这么高兴,刚学步的儿子笑了(课件5)我们注意你时,你咧开嘴笑了(聪明的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儿子会说话,似乎在对我们说:“—”)师:看到儿子会走路了,这个胖小子正咧开嘴笑呢,见此情此景,父亲怎么说——(课件6)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齐读。3、师:去掉“居然”读这句话;加上“居然”再读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比较读”的环节:(1)“啊呀,小凡走路了!”(2)小凡走路了。师:带着你的感受再读。师:从沙发到房门不就是四五步路吗?为什么父亲如此惊喜?从沙发到房门不过四五步路,这几步路对你可是意义不凡,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初独立行走的路。师:这只是普通的几步路吗?(意义不凡)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谈体会。师:这意义非凡的几步路是怎样行走的路啊?4.师:儿子能独立走路了,那就意味着,从此以后(生答)生:靠自己两条腿,就能找到爸爸妈妈,就能到达你想到达的地方,那是多么奇妙多么美好的事情!师引导学生猜想:靠两条腿还能做什么?生畅想联系实际来说一说。师:这种独立的行走是多么奇妙多么美好的事情!从那时起,你的生活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难怪父亲会发自肺腑的惊喜——(课件8)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小结过渡:你居然会走路了,父亲感到惊喜,父亲无比快乐。然而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儿子独自迈出的第一步背后隐藏的还有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4、5自然段。三、读悟结合放手让学生体会儿子学步的勇气1.(课件9):快速默读第4、5自然段。除了快乐还有什么?师:你读出来了吗?还有什么?(危险、代价、纪念)2、究竟学步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留下什么样的纪念?屏幕出示要求:读书导航:学步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留下什么样的纪念?1)、仔细默读四、五段,勾画出关键词句。2)、简要批注自己的理解。3)、小组交流讨论你的理解。3、.全班汇报交流:学步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