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章学习要求一般掌握:1、跨国经营的动因与海外直接投资的理论。2、跨国经营的发展趋势。3、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4、许可证贸易的特点。5、对海外子公司的有效控制。一般了解:1、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状况。2、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类型。3、海外子公司经理的选派。第一节企业经营的国际化趋势二跨国经营的动因与海外直接投资理论2、跨国经营的理论基础与垄断优势理论相关的是寡占反映理论,由尼克博士提出,他认为在垄断行业内,当某寡头公司率先进入一国市场的情况下,其他寡头兄弟最敏感的反应是紧随其后亦步亦趋,以维持大公司之间的实力对比。否则一旦对方获得成功,先入者独占市场,后来者必失去区位优势。(2)内部化理论:由巴克莱·卡森和提格曼提出,他们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是:许多中间产品的知识、技术、专利、管理技能等要素市场是不完善的,在外部市场上出售这样的要素,会由于交易成本过高或时间过长、知识技术在外部交易中失密等原因,不能为企业获得满意利润;因此要对外投资建立自己的支公司,形成自身的一体化空间和内部交换体系,实施市场内部化。(3)区位理论:由沃尔特·艾萨德提出,他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获得区位优势。即谋取世界范围内某一市场地区的优势。影响区位优势的因素主要有:1、生产要素;2、市场距离;3、贸易壁垒;4、经营环境。(4)折衷理论:在1977年由约翰·邓宁提出,他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从事跨国经营是企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者结合的结果。所有权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先决条件;内部化优势是形成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机制;区位优势是决定了企业跨国经营的活动空间。(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哈佛大学雷蒙德·维农提出,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把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有机结合在一起。他认为: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按生产技术应用状况可分为创新、成熟、标准化三个时期,各时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产品进出口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创新期,最有利的策略是国内生产,对外输出商品。成熟期,就需要对外直接投资建立海外子公司进行生产,以降低成本和避开关税壁垒。标准化期,廉价的劳动费用是把投资者吸引到发展中国家的首要因素。三、跨国经营的发展趋势我国跨国经营的主要特点:第二节跨国经营战略选择二、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第三节跨国公司的经营方式许可证贸易的特点第四节跨国公司的组织与控制4、全球性区域组织结构(适用于产品成熟,地理分布广,目标市场环境因素对产品销售影响大的跨国公司)5、全球混合型结构(适用于产品系列多,顾客群需求差异大或处于过渡调整阶段的跨国公司)6、矩阵式组织结构(适用于产品多样化,地区分散化的大型跨国公司)二、对海外子公司的有效控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