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学微生物学题(汇总9篇).docx
上传人:挥剑****天涯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6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最新医学微生物学题(汇总9篇).docx

最新医学微生物学题(汇总9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医学微生物学题(汇总9篇)推理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已知的信息中得出推断和判断。总结的结构要清晰,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小编找到了一些较为经典的总结范文,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医学微生物学题篇一(代码:2805)。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医学微生物学是华中科技大学100102免疫学、1004z1卫生检验与检疫等相关专业博士分析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医学微生物学入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考生应能准确地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方法,对近期国内外有关医学微生物学的杰出成果及前沿知识应有所了解,以保证被录取者有较好的医学微生物学理论基础。考试对象为参加当年全国博士分析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二、考试的学科范围。考试内容包括: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与医学有关的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防治措施。三、评价目标。本课程考试的目的是考察考生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和文献综述的能力。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答题时间:180分钟。3、题型比例(满分为100分)。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绪论。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三大类微生物的特征;当前微生物学分析的总趋势、重点领域与新技术。二、细菌学。1、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及与医学的关系;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法。2、细菌的生理: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类型、能量转换;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和基本条件;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常见的生化反应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细菌的命名原则。3、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基本概念;各种消毒灭菌法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生物危害程度的分级、生物安全水平分级及相应的实验设备。4、细菌的遗传与变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现象与机制。5、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细菌的致病机制及其物质基础;抗细菌感染免疫机制及功能;全身感染的临床类型;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感染。6、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细菌感染的检查原则、流程及方法;常用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细菌耐药性的概念、遗传机制及防治。7、细菌学各论:以下细菌各自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防治措施:球菌、肠道杆菌、弧菌、厌氧菌和放线菌、棒状杆菌和分枝杆菌、动物源性细菌、其他重要病原性细菌等。8、支原体与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概念、主要性状、对人体致病的主要种类及检查方法。三、真菌学。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真菌的致病性;抗真菌免疫;真菌的培养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四、病毒学。1、病毒的基本性状:基本概念;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病毒的增殖过程;不同基因型病毒生物合成的机制;生物学和医学意义。2、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病毒的传播方式和感染类型;病毒的致病机制;抗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3、病毒的检测与防治:病毒分离与鉴定的程序;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常用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抗病毒药物现状以及病毒的耐药性问题;常见的病毒疫苗种类。4、病毒学各论:以下病毒各自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防治措施: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肝炎病毒、黄病毒、出血热病毒、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朊粒、其他病毒等。医学微生物学题篇二medical。microbiology。课程编码:27a11713。学分:1.5。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24。其中讲课:24。实验或实践: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参考书目:贾文祥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主要阐述近年来医学微生物学领域中有关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大量新进展资料,包括细菌耐药性,正常菌群与微生态失调,医院感染,新现与再现的病原微生物,微生物疫苗,性传播病原微生物,人兽共患病原微生物等,旨在开阔学生视野,关注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启发分析思路。旨在增加信息量、拓宽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分析思路,让学生感受到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与现实的紧密关系。课程的基本要求。1、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基因组学和细胞微生物学的新进展,包括微生物基因组学、毒力岛、细菌毒素、病原微生物感染与宿主细胞凋亡、抗病毒基因治疗和核酸疫苗等。2、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新现与再现传染病(如艾滋病、sars、疯牛病)、性传播疾病和人畜共患病(如炭疽、禽流感)的最新流行状况和诊、防、治措施,以及生物武器和基因武器。3、通过本课程让学生认识科学地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保护人体微生态平衡。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