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语文《赵州桥》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赵州桥》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赵州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三年级语文《赵州桥》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生字生词卡片。3、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播放课件:昔日的洨河风光。2、谈话导入:洨河两岸景色优美,可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座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了方案被采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设计方案吗?读读课文就清楚了。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讯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2、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教师检查。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三、自主感悟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2、汇报交流: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⑴画一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⑵以李春的口吻介绍赵州桥的.建筑特色。⑶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出赵州桥的主要特点。3、引导小结: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4、播放课件:赵州桥今日风貌。四、识字学词1、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2、给生字组词。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3、指导写字:⑴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左右结构:部、横、跨、栏、设上下结构:参、坚、案、贵独体字:爪⑵学生写字。⑶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评议。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2、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三年级语文《赵州桥》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通课文,能够积累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二、教学重点: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三、教学难点:读通课文,积累优美词句。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设计意图一、赏图入境,激发兴趣1、用幻灯片呈现赵州桥的近远景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想说什么?2、噢,有的同学已经把赵州桥的一些建筑特点看出来了。但是我们接下来还能在课文里学到赵州桥更多的特点。1、激发学生的对桥的兴趣。2、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二、活动引路,读文识字1、开展读书“闯关”活动。A.“闯关”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共设三关:字音关(读准字音)、句子关(读通句子)、感情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两人互为“闯关员”与“守关员”。B.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准备。(遇到生字新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解决)C.同桌分别“闯关”。一次没有闯过关者可以练习后再“闯关”。2、开展读书“展示会”活动。A.“我会认”。抽读生字词:横跨、创举、坚固、石栏、同首遥望、图案、设计、雕刻、智慧。B.“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了解读书情况,相机纠正字音。C.“我想读”。谁想读谁就站起来读。(适当引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和用自豪的语气读最后一段)1、激起学生互学生字的积极性。2、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各种读书方式随文识字。3.初步感受自豪的感情,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三、巩固认字,指导写字1、“说”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帮助大家明确写每个字的'注意点。2、“写”字。老师在田字格内示范写生字。大家在写字本上先描后写。3、“查”字。同桌互相查写的字。4、“评”字。四人小组评评谁写得好,展示。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字的特点。2、互查生字激发学生把字写好。四、品读课文,初次赏桥1、通读全文,简单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赵州桥的?(板书)2、赵州桥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谁设计的和参加建造的,离现在多长时间了。3、交流:通过阅读第一自然段,你发现赵州桥是一座()的桥?(板书)1、引导学生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交流阅读所得。五、设疑提问,铺垫下文据我的了解,赵州桥在中国乃至世界建桥史上都是一个创举,请同学们结合自己了解到的桥梁的资料,在书中找出能够说明赵州桥是一个创举的句子。1、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了解的资料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分辨所收集信息的可用性。2、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