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英语教学如何转化学困生尚村小学姚含元一、备学生、对症下“药”同一张试卷,同一个分数段,但是分数背后的原因却是千差万别的,将其归类,基本有以下几点:(一)心理因素。不少英语学困生的心理都有两面性,他们对英语比较有感情,有信心要学好英语,但是又时不时埋怨自己笨,怎么学也学不好;他们想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害怕作业又多又难,缺乏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品质,遇到难题就依赖同学和父母;他们的内心渴望表扬得到尊重,但又不敢发问,不敢回答,怕出丑。长期的两面心理使他们产生了以下的一些心理障碍:1.自卑心理。学困生上课不敢举手,不敢回答,怕出错,出丑;喜欢不和成绩好的同学做伙伴,就是怕好同学瞧不起他们。2.惰性心理。对学困生来说,成绩比较差,惰性是重要原因。他们有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表现在课堂上总是消极听讲,学困生在课堂上经常想其他事情、发呆、讲空话或者做小动作,不少学困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想做,但抱着应付的态度,抄袭甚至懒得做。3.畏难心理。有些稍难一点的需要思考一下的问题,不愿去思考,有时还埋怨教师对所教的知识要求太高,难以接受。(二)家庭环境因素。现在很多学校不少学困生的家长都是打工者,他们一家人挤在10多平方米的出租房内,这怎么可能为孩子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呢?父母们为了生计终日劳碌奔波,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我在班级中随机抽取了三十名学生做调查,54%的家长很少检查甚至从不检查孩子的作业,即使检查,也有56%的家长只停留在翻看和口头检查上,更不用说给孩子另外布置作业并辅导孩子的作业,调查显示84%的家长在晚饭后不是加班,就是看电视、聊天、打麻将,86%的家长很少布置或从不布置课外作业,经常给孩子买课外书的家长只占调查人数的12%。另外随着社会离婚率的提高,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创伤也造就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孩子,他们自卑感重、性格孤僻、无心向学,身边缺少亲人的鼓励。久而久之在英语学习中不懂的东西就越来越多。成绩明显比其他同学低,从而使他们失掉学习的信心,成为学困生。(三)英语基础因素。学困生的英语基础非常薄弱,连最基本的字母都会弄错,单词和词组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困难,更何况是语法和阅读了。通造成不少学困生英语基础薄弱除了主观原因,还有不少客观原因,因为这些学困生是插班生,又来自不同地区,以前学习的教材和氛围不一样,就连普通话的交流也存在问题,更何况是英语,这些学困生英语基础薄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一些教师认为他们无可救药,而忽视对他们的严格要求,于是他们的学习债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直至无力偿还而心灰意冷、自甘消沉。(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从调查表可以发现,70%的学困生在课堂上无法专注地听老师讲课,这说明他们的有意注意能力急需培养。60%左右的学困生记忆能力比较弱,对学过的知识记不住或遗忘较快。在学困生的发展过程中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非智力因素更不可忽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教学失误积累所致。对于学困生,很多人只盯着智力因素,而一直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其实是教学的一大失误。很多学生在学习上遇到较大困难与非智力因素有紧密的关系。学困生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跳过不读或胡乱读一下,经常拖拉作业,遇到难题就依赖别人,60%的学困生只对机械的抄写感兴趣。这些数据表明他们怕学、厌学,绝大多数是学习目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导致的。教师首先要对每个学困生做好完整的调查,细致的分析,弄清每个学困生的成因,才能转化这些学困生。二、多激趣、逐步提高学困生大多数因为离开班级的一般水平有了很大的距离,所以对英语学习没有了兴趣,但是兴趣又是英语学习提高最重要的内因,因此为了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首先要建立师生感情,深厚的师生感情,是学生持久乐学、教师长久乐教的保障。学生认为你对他好,他就会认真听课,这一点对学困生又为敏感。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某位老师对你好,哪怕是你不是很喜欢他,你也会尊重他,上课更专心,作业做得更认真。其次英语是一门以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所有英语教育活动中最吸引学生、最易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就是语言交流。因此只要学生有要求,就给他们提供交流的时间和场所,以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课堂上举例时尽量选用贴近日常生活的事例,以缩短英语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兴趣。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多选些故事性、趣味性的题材。课堂教学多采用生动有趣的简笔画、幽默的英语故事、可以借助实物、图像、难忘的图片、动作、体态语等直观教学手段使课堂生“趣”,有些知识点尽可能用有趣的口诀来帮助他们记忆。再次,让学困生在成功中前进。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任何天赋和才能,以至于没有可能在生活中表现自己。”学困生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