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家长学校功能,提高家长育子水平的探索与实践.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发挥家长学校功能,提高家长育子水平的探索与实践.doc

发挥家长学校功能,提高家长育子水平的探索与实践.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摘录)课题名称发挥家长学校功能,提高家长育子水平的探索与实践课题负责人姓名江仁章年龄44职称小高职务政教副主任工作单位上海民办奉浦学校联系电话67101310主要研究成员姓名年龄职称工作单位专长承担的具体任务江仁章44小高上海民办奉浦学校教育科研小学教育实践情报综述曹春华43中高上海民办奉浦学校教育科研课题设计教育实践情报综述阮慧华40小高上海民办奉浦学校教育科研心理辅导分析学生心理提高家长育子水平吴玉莉35小高上海民办奉浦学校教育辅导对家长的系列育子指导徐志云42小高上海民办奉浦学校教育教学指导对家长的系列育子指导王秋红34小高上海民办奉浦学校数学学习辅导对家长的系列育子指导周桂华40小高上海民办奉浦学校英语学习辅导对家长的系列育子指导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班级管理学科教学现状调查学科指导教育实践论文研究背景分析:我校是一所寄宿制的民办学校,就学生来源,有奉浦开发区创办中的动迁子女,有外地来上海打工的子女,有家庭离异的孩子,有父母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的孩子,学生的差异性很大。分析每一个孩子的背后,可以看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着明显的落差。具体表现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缺失,缺少对孩子的自理和做人的教育及培养;中高年级的学生的家长,自己的知识水准低,居住的环境差,为养家糊口奔波,只保证孩子的一日三餐,难以关注孩子的学习,难以和孩子交流;许多住宿生的家长平日孩子在学校生活,到周日周六时对孩子比较宠爱,教育孩子的理念比较淡薄,认为管孩子的事就是学校的任务了。现在就班主任和家长的个别交流,难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关注教育、关心孩子成长的氛围。在《两纲》的德育教育的大背景下,面对学生的家长个体和各年级家长的教育孩子的差异特征,通过家长学校的平台,提升教育子女的水准。利用家长的教子差异,开展有效的多形式多序列的家长学校的活动,讲授教育子女的方法,交流育子的心得体会,营造育子的宽松环境,进而提升育子的艺术,促进孩子的健康、快乐的成长。理论依据:王东华主编的《中国家长教子书》。阐释了孩子是父母的作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孩子的“素质”,更多地是出自家庭而不是学校。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孩子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美国富勒著说的《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在分析当代家庭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现在的家校关系与过去相比发生的变化,并提出了当代学校与家庭建立有效联系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了解家庭,家长应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改革,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好习惯、坏习惯》。良好的习惯奠定人的一生,孩子成长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好习惯、坏习惯,并且具体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化解问题的办法,从幼儿期一直到青春期,比较全面比较科学,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宝典。中国关工委教育发展中心和上海调整教育研究中心出版的《这样去做,你一定也是好家长》。针对当前上海地区中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培养进行了具体指导;是新时代环境下的培养优秀子女的经典案例。实践的意义:为了达到学校提出的“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办学目标,除了学校在加强教学常规与形成“学聪明,聪明学”的教与学的理念,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外,必须和家庭联动,形成教育的合力,使学校的教育得到更多的家长的支持,使学校的教育实效得到进一步的放大。要家校形成互动,家长的育子理念和学校保持一致,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改革,真正了解学校的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惑,进而实现真正的家校互动。家长是孩子的终生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综观我校学生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却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家庭教育知识贫乏,教育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一方面是一些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存在严重问题,瞎指挥,“乱弹琴”,本身已经错了,还茫然不知;另一方面是面对孩予出现的学习、心理、思想、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又总是被动,不知所措,无能为力,有时碰到孩子出现了不好的苗头却浑然不觉,等等。针对家长这个群体的现状,需要在家长学校这个教育子女的平台,对他们进行有计划地培训,向他们讲授家庭教育理论,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正确的家教方法。孩子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变化性格特征也随之变化,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外现,而现在的家长往往只有一个孩子,难以把握各个阶段的孩子表现,因此家长间也需要交流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