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弗洛伊德认为:精神分析不同于别的医药方法,它是治疗神经错乱的一种方法,主要靠谈话。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而言,精神健康就象躯体健康一样重要。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的进展表明,就象躯体的许多疾病一样,精神和行为障碍也是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消除偏见,勇于关爱。我们应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每一个人——包括精神病患者。用科学和感性解决精神卫生保健和医疗方面存在的问题。精神分析先驱弗洛伊德认为:精神分析不同于别的医药方法,它是治疗神经错乱的一种方法,主要靠谈话。精神卫生:新的了解,新的希望精神卫生流行病学(mentalhealthepidemiology)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流行病学新分支,由传统的流行病学和精神病学、行为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研究精神障碍及与精神健康有关的状态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分布规律;制定预防和控制精神障碍,以及保障、促进精神健康的策略和措施,并评价其效果。全世界约有4.5亿精神病患者中国约有1600万重症精神病患者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主要研究内容第三节常用研究方法第四节测量工具的选择与评价第五节防制策略第六节行为流行病学第七节社会心理流行病学概念精神障碍精神卫生社会精神病学精神卫生发展史国外精神卫生发展概况中国精神卫生工作发展概况在各种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和药物依赖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广泛应用;它具有与一般公共卫生相似的性质;指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广泛的防治,积极地采取对策,改善他们的处境和待遇,促进其康复,减少复发率;为患者自身及他人的安全实行必要的监护,对广大社会阶层和成员进行有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去除偏见,以及培训专业人员,推动各种社会保健工作。研究社会因素在精神疾病的产生、治疗、预防中的作用和利用社会因素促进精神健康的科学。1908年美国现代精神卫生运动年兴起1909年迈耶(Meyer)、詹姆斯(James)、韦尔奇(Welch)等建立全国精神卫生协会创办《精神卫生》刊物1918年加拿大渥太华成立精神卫生协会1923年法国等欧洲国家相继建立该类组织1930年、1937年、1948年分别召开了三次国际精神卫生大会,在第三次大会上成立世界精神卫生协会(WorldFederationofMentalHealth,WFMH)1950年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PsychiatricAssociation,WPA)在巴黎成立1960年定为世界精神卫生年1963年美国审议并通过了社区精神卫生法1978年美国精神卫生中心已有600多个,住院人数<20万1992年WPA发起将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1958年6月卫生部在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精神病防治工作会议,制定精神病分类草案与疗效四级评价意见1980年北京建立第一所精神卫生研究机构——北京医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1982年该所被首批确认为WHO精神卫生研究和培训协作中心1985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1986年10月卫生部、民政部和公安部联合召开全国第二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1987年《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1991年推广社区开放性精神病防治康复机构1996年扩大到全国200个市和县,推广社区精神病治疗和康复规划2001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2004年4月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提出了《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2007年12月卫生部将精神卫生法(草案送审稿)上报国务院。201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让我们了解精神卫生知识第二节主要研究内容精神障碍研究常用患病率指标精神障碍的三间分布描述地区分布人群分布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生物学因素:大致可以分为遗传、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心理、社会因素:如应激性生活事件、压力、人格特征、情感状态、种族、父母的养育方式、性别、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均构成影响精神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精神障碍的防制策略研究第三节常用研究方法对目标群体精神卫生问题的现患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现况调查;对疾病危害严重程度的社区诊断、疾病的临床和亚临床特征、未知征候群进行描述;探讨精神卫生问题的病因研究提供线索,了解某特定时间、地点的精神卫生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状况;代表性研究:为美国NIMH于80年代进行的ECA现患率研究我国1982年和1993年进行的两次大型流行病学调查表15-3我国开展的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