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6三峡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1.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26三峡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1.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26三峡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6、三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课文2.疏通文言字、词、句,正确理解课文内容3.品味语言,体味作品意境【课前预习】【自主先学】一、预习任务1.熟读课文,家长听读一遍。2.整理字词。3.问题导航。重点词句翻译。(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至于下水襄陵,沿溯阻绝。(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理清文章结构层次5.阅读批注,提出疑问(批注写在书上,问题写在教学案上)知识链接①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②关于<水经注>《水经注》在写作体例上,不同于《禹贡》和《汉书·地理志》。它以水道为纲,详细记述各地的地理概况,开创了古代综合地理著作的一种新形式。《水经注》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从地域上讲,郦道元虽然生活在南北朝对峙时期,但是他并没有把眼光仅限于北魏所统治的一隅,而是抓住河流水道这一自然现象,对全国地理情况作了详细记载。不仅是这样,书中还谈到了一些外国河流,说明作者对于国外地理也是注意的。从内容上讲,书中不仅详述了每条河流的水文情况,而且把每条河流流域内的其他自然现象如地质、地貌、地壤、气候、物产民俗、城邑兴衰、历史古迹以及神话传说等综合起来,做了全面描述。因此《水经注》是六世纪前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浑厚的文笔,精美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郦道元一生著述很多,除《水经注》外,还有《本志》十三篇以及《七聘》等著作,但是,流传下来只有《水经注》一种。家长签字:二、预习检测1.加拼音或写汉字:阙()湍()涧()曦()啸()巘()溯()漱()嶂()襄()奔()属()隐天Bì()日沿sù()阻绝乘奔yù()风飞shù()其间zhǔ()引凄异文学常识《三峡》选自《》,它是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字,(朝代)学家。【自学互学】一、自主先学1.疏通文意(小组成员分配任务翻译课文---课文朗读、重要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查漏补缺等)2.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并且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齐读、轮读、背诵、分组讨论、抢答)二、交流展示学生针对自主先学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1.学生质疑,讨论交流2.老师根据学生当堂学习情况提问拓展【总结评价】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8分)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月:)⑶沿溯阻绝(沿:)⑷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⑸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湍:)⑹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⑺每至晴初霜旦(旦:)⑻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响:)2.译句:(4分)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⑶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⑷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3.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4分)⑴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⑵长:常有高猿长啸()巴东三峡巫峡长()4.文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是含义是。(4分)5.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4分)6.《三峡》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什么特点?(4分)7.“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这使我们想到,这两句诗。(4分)二、学生自我评价环节分数课前预习自学互学当堂检测总分得分得分率【练习巩固】阅读文言短文,完成练习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加点字。(2分)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②是吾剑之所从坠是()2.翻译句子(2分)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最后一句是()(2分)4.这寓言叫什么?(1分)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1分)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词语,抓实文言基础学习2.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