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doc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教案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型新授课课时2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知识与能力:1.★2.▲3.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爱的教育”目标及生活化素材用“●”标注或红笔标注。●师生课前准备多媒体预习课本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初读课文第一课时一、解题激趣,导入新课1、解题,引发兴趣。“盲”是什么意思?2、想像体验,激活情感。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一分钟,做一回盲人,说说你的感觉。那一位盲人老婆婆平时生活会是怎样的?如果你是住在她隔壁的孩子,你平时会为她做些什么呢?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利用语言再现渲染情境,从而调动学生高昂的学习情趣,使其真正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意境,去领悟,去体验,享受阅读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2、自学生字词。(1)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一读。(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欢乐童年往日替3、学生交流。4、同桌之间互相读,仔细听一听他哪里读得好,你要向他学习;读得不好的地方,你要帮他纠正,看看哪桌的同学读得最出色。5、卡片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6、各自试读课文。7、指名读课文,分组读,赛读。评价。[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激起学生朗读兴趣,全员参与,有效地评价,是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保证。]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2、梳理课文,理清脉落。(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出示小黑板)()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给盲婆婆送蝈蝈。()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此环节的设计,意在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思维。]四、识记生字,练习写字1、教师再次出示不带拼音的“盲、呵、滋、婆、绿、替、难“等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口述:在没学生字之前内,你已经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教师及时表扬)2、鼓励学生当小老师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重点指导认识容易出错的字。如:“盲、童、忘”是后鼻音;“领、您”是前鼻音等;(可以由学生自己说)4、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目标:(1)分析这些字有哪些共同的特点?(2)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3)给这些字找朋友。5、小组学习后,汇报、交流。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的识记方法。6、教师示范,指导写字。(出示“我会写”的10个字)(1)出示“您、忘、婆、替、童”①静态观察:读字学生独自观察这组字,弄清字形,找出关键笔画。②动态观察:看范写观察老师范写,注意书写笔顺。③体验观察:临写学生照样子书写,特别注意老师提示的字。④对比观察:展示(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让学生说说哪些字自己会认,鼓励学生当小老师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在练好字的同时,去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五、描红练习。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熟读课文。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读词卡2、找朋友游戏一连字成词。[在“找朋友”的拍手游戏中巩固认字,激起学习兴趣,为学习课文及课后想象说话做好铺垫。]二、看图激趣,导入新课(出示插图)指导观察图画,图上画了哪两个人?(1)他们各自的神情,动作怎样?(2)学生自由说,老师小结图意。[以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三、指导朗读,感悟体验——送蝈蝈的心情学习第一小节1、指名读,思考:“红领巾”给盲婆婆送去了蝈蝈,从他的眼神、动作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小学生?2、“红领巾”给盲婆婆送蝈蝈时,心情怎样?(1)学生找关键词:乐呵呵喜滋滋(2)这样的词你还积累了哪些?3、指导朗读。着重指导“乐呵呵”和“喜滋滋”,读出了“红领巾”高兴、乐意的语气。学生评价朗读。[低年段学习课文以读为主,通过范读、自由读、指名读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四、充分想象,丰富体验——送蝈蝈的用意(一)学习第二小节。1、你想这个小朋友到了盲婆婆家,会对她说些什么?2、自读第二小节。3、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小朋友对盲婆婆怎样?4、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读第二节。[多角度、有创意地进行体验性朗读,不仅有利于语感的形成,而且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