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制作技术学习教案.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菌种制作技术学习教案.ppt

菌种制作技术学习教案.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菌种制作(zhìzuò)技术二、三级菌种制作(zhìzuò)技术原种和栽培(zāipéi)种的生产技术二、三级菌种制作(zhìzuò)流程原种、栽培种的制作流程按配方称取原料→拌料→装瓶(zhuānɡpínɡ)(袋)→打洞(孔径1cm深至瓶底)→灭菌(1.5kg/cm2,1.5~2h)→冷却→接种(接入黄豆大小一块)→培养(25℃~27℃)→菌丝长满瓶(袋)→培养7d~8d→扩大成栽培种。一.二、三级菌种培养基的配制(pèizhì)培养基(料)配制(pèizhì)原则⑴掌握碳氮比例食用菌对碳和氮的需要有一个比例,简称碳氮比(C/N)。菌丝体生长阶段:C/N=20∶1;子实体形成阶段:C/N=30~40∶1;C/N过高,菌丝体生长过旺,而子实体小、产量低。⑵选好培养材料①首先选不含杀菌物质的木屑杉、松、樟等树种,含酚、酯、精油等杀菌物质,会抑制食用菌生长。要用必须经过处理(chǔlǐ),如:蒸煮、晒等。②根据食用菌的喜好选木屑如:培养香菇用桦木屑就比椴木屑好;培养金针菇用构,楮等木屑就比用榆、槐等木屑好。⑶注意物理性状培养(péiyǎng)原料要注意颗粒粗细、质地软硬程度,以及持水性能等物理性状。⑷调节酸碱度各种食用菌需要的pH值不同,配制培养(péiyǎng)料时,应选用NaOH、石灰、盐酸或过磷酸钙等物质调节pH值。霉菌比食用菌喜欢更低的pH值,生产上有时为了控制这类杂菌的发生,往往将pH值适当调高0.5~1。原料选择的注意事项(几点说明)⑴木屑:树种:除松树、杉树、柏树、樟树、芸香属、按属等树种之外,绝大多数阔叶树和木屑都可以利用。(因其中含有酚、酯、精油等杀菌物质)粗细:不宜过细,以免培养基过湿或通气(tōngqì)不良。选择:根据食用菌分解能力选择,分解能力较强的食用菌采用(cǎiyòng)硬质阔叶树木屑,反之采用(cǎiyòng)软质树种木屑。如:金针菇分解能力较弱,以含单宁较少木屑为宜,木屑越陈越好;茯苓菌分解能力较强,可采用(cǎiyòng)颗粒粗的松木屑或松木钉。⑵米糠、麸皮作用(zuòyòng)作用(zuòyòng):补充氮源和维生素。稻草、麦秸、木屑、棉籽壳等纤维素原料,含氮量低。如:木屑含氮量0.03%以下。麸皮:含氮量比米糠多,但维生素不如米糠。米糠:含氮量比麸皮少。用量:一般10%~20%,过多易引起污染。⑶加糖的作用①初期补充碳源,用量1%~5%。②诱导胞外酶的产生。纤维素原料,食用菌利用缓慢。加入(jiārù)少量白糖作为食用菌初期补充碳源,促进菌丝快速生长,同时诱导纤维素酶的产生,更好地利用纤维素。⑷Ca2+作用①提供食用菌钙离子:原料中加石膏、CaCO3或过磷酸钙、骨粉提供食用菌钙离子;②钙不断中和食用菌产生的有机酸;③钙还能中和单宁;④减少(jiǎnshǎo)过量K、Mg对菌丝中毒,促进菌丝生长。1、常用培养料的配方和配制(pèizhì)方法⑴粪草培养基(适用(shìyòng)于蘑菇)稻草或麦秸20kg、粪肥(干)30kg、石膏500g、水适量。方法:稻草切成2cm长+粪肥→混合发酵+石膏→调水→装瓶→灭菌⑵稻草麸皮培养基(草菇)干稻草78%、麸皮或米糠20%、蔗糖1%、过磷酸钙1%、水适量方法(fāngfǎ):稻草切成2cm长→发酵→+蔗糖+麸皮+过磷酸钙⑶木屑米糠培养基(香菇、木耳、猴头、平菇等)木屑78%、麸皮或米糠20%、石膏1%、蔗糖1%、水适量(shìliàng)。⑷木屑、麸皮、黄豆粉培养基(银耳)木屑50kg、麸皮15kg、黄豆粉1kg、蔗糖0.75kg、MgSO40.25kg、水70~75kg。⑸棉籽壳培养基(平菇、猴头、金针菇)棉籽壳99.7%、蔗糖0.1%、石膏0.2%、水适量(shìliàng)。(三)培养基配制(pèizhì)步骤二.二、三级菌种培养基的灭菌(mièjūn)2.灭菌效果(xiàoguǒ)检验随机取几瓶(袋)置于25-30℃温度下空白培养4-6天,会出现以下情况:全部感杂少数感杂全部没有杂菌3、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按照仪器操作说明操作!三.二、三级菌种的接种(jiēzhòng)接种方法四.二、三级菌种的培养(péiyǎng)培养(péiyǎng)方法五.二、三级菌种的质量(zhìliàng)鉴定杂菌检查(菌种检查)接种后的原种,一般在3d~5d左右菌丝恢复生长,应每天全面(quánmiàn)检查杂菌情况,如有污染及时剔除。(正常为白色,若混有其它色泽,应及时处理);如发现接种块无新菌丝萌发,则认为是死菌,应及时补种。正常:菌丝白色杂菌:黄、红、绿、黑死菌:补种菌种制作过程(guòchéng)中,只要做到六、制种、保藏中易碰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1、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