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本课生字、词语,能结合图文认识词语。2、过程与方法:(1)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结合图片、动画,体验学习的快乐;(3)通过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更好认识生字词,通过游戏发展学生思维。3、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2)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2)看懂图文,结合图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教法、学法:感情朗读法、质疑法。教学思路:《家》是一篇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纵观整篇课文,它又是一篇十分简单的儿童诗,共六行十二句,但真正要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在设计上体现宽松和谐的'氛围,体现“读的进输的出”。“读的进”即让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激情生趣,读得出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让学生当爱心小使者,去寻扎,发现画面中的“家”,然后让他们来当小老师。这样的设计是构建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的,通过形象的图片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字词,通过活泼有趣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让他们铭记自己的发现。“输的出”即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当小诗人,自己创作小诗歌两个相对来说比较有难度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创造中提高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设计全解: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1、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吗?(分四组)2、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是哪儿?这都是谁吗?(这就是老师的家,老师家里有八口人,他们是老师的爸爸、妈妈、哥哥、嫂子、小侄子还有我爱人和可爱的小女儿)看!照片上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欢迎小朋友们有空来我家玩儿。3、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是什么样的吗?(欣赏几组家的图片,课件1、2、3)4、老师小结: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家”的一首小诗)5、老师领读课题:家jia(拼音)二、初读感知1、学生借助拼音拼读课文。(课件4)2、指生朗读反馈。3、听读课文。要求:认真听,轻轻的跟老师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4、尝试模仿联系朗读课文。三、学习课文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2、逐句学习课文。(1)第一行:老师范读(出示课件)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呢?小朋友再想一想,蓝天还可以是谁的家呢?(蓝天)是()的家。(2)第二行:男生读(出示课件)思考: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呢?请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树林还可以是谁的家?(3)第三行:女生读(出示课件)思考:你听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说小河是鱼儿的家呢?请再想一想,小河还可以是谁的家?(4)第四行:指小组读(出示课件)思考:你又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泥土是种子的家呢?请再想一想,泥土还可以是谁的家?(5)请同学们看黑板:齐读前四句诗。(6)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孕育了万物,我们的祖国就像大花园,我们就像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就生活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齐读最后一句)思考:为什么说祖国是我们的花朵呢?老师小结:没有祖国的哺育和培养,我们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长,就没有美好的未来。(7)再朗读小诗。(8)听歌《娃哈哈》。四、拓展联系1、找家:2、做一名小诗人:学完了课文,我想小朋友也一定能创造一首小诗,填一填:()是()的家。()是()的家。语文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第二~四自然段,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难点:理解小松树说的话,风伯伯说的话。教学突破: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现,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让学生敢想敢说。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看图,朗读课文教师准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及帖图,课件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㈠复习导入,揭示目标(约5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⒈出示图片:提问:它们是谁?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⒉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出示:山上()山下有()。⒊揭示本课目标。⒈学生纷纷举手。师指名一学生到讲台上。该生把小松树图片贴在山顶上,把大松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