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比.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7.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它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比.ppt

它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比.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思维与问题解决的概念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是给定了问题条件的现实和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的差距,是现实和目标之间存在的一系列障碍。而个体利用问题条件,应用自身已储存的知识,操纵信息经过一系列中间状态,克服障碍得到问题的答案,即是对问题的解决。然而问题的解决常常不是一蹴而就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对问题表征的适当性、解决策略的适合性、问题解决者的动机和情绪、问题本身的表述、问题解决者所处的外部环境等等都有可能对问题能否得到解决、问题解决的速度、问题解决的质量和解决的流畅性产生影响,灵感思维:是指凭借直觉而进行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它不是一种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假设这个小岛上有1000户居民,90%居民的房屋都被台风摧毁了。如果你是联合国的官员,你以为联合国应该支援多少钱呢?但假如这个岛上有18000户居民,其中有10%居民的房子被摧毁了(你不知道前面一种情况),你又认为联合国应该支援多少钱呢?Kahneman不确定性判断与决策的研究根据Simon的有限理性学说。Kahneman和Tversky(1972,1973)认为人们在不确定的世界中作判断往往忽视事件的基准率信息、不顾事件的先验概率依赖于有限的启发式进行判断。其中主要有三种启发式:代表性启发式(RepresentativenessHeuristic):人们某一事物的概率推断倾向于根据一事物中有代表性的样本做出判断.例;Kahenman和Tversky,1973年设计了一个经典的实验在实验中给被试简要介绍某个人的特征说明他来自于一个工程师的概率和律师组成的样本群。然后,分别告诉被试不同的先验概率。一组的被试被告知工程师人数为样本的30%,律师为70%。另一组被试被告知工程师人数为样本的70%,律师为30%“约翰,男,45岁,已婚,有子女。他比较保守,谨慎并且富有进取心。他对社会和政治问题不敢兴趣,闲暇时间多用于业余爱好,比如做木匠活和猜数字迷语”。两组被试都认为约翰是工程是概率约为90%可得性启发式(AvailabilityHeuristic):人们倾向于根据事物在知觉中的可得性程度来判断其相对概率。即容易知觉到的或容易回想起的事物就认为经常出现人们对决策后果的估价是依赖于一个相对的参照点假设你已经有1000元,除了你所拥有的只外,你可以在两项中选一项A必定获得500B50%的可能获得1000元,50%无所得假设你已经有2000元,除了你所拥有的只外,你可以在两项中选一项A必定获得500B50%的可能获得1000元,50%无所得第一组84%选A第二组69%选B(Kahneman&Tversky,1979)3.2框架效应(Framingeffects)所谓框架效应(Framingeffects),即一个问题两种在逻辑意义上相似的说法却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其中Kahneman(1981)经典的研究之一即为:生存框架(survivalframe)和死亡框架(mortahityframe)。S2:方案C:有400个会丧生方案D:一个都没死的可能性有1/3,全部死亡的可能性有2/316Kahneman和Tversky认为,人们对概率的判断常常失准,主要是没有考虑基准率信息(base-rateinformantion)基础率信息是指在总体中事件发生或一属性出现的相对频率.而此研究关注人们在不确定状态中的问题解决.实验一研究在判断时什么时候会利用基准率.也就是取样法则由实验可以发现,人们在解决概率判断问题时往往依靠产生式(productionrules)的可获得性.我代表性法则在这方面具有优势,而当信息中没有足够的诊断性信息就会利用取样法则.另外,在预先概率推断中运用统计取样法则会对后面解决概率推断题目有还好的启动效应,更少的受代表性启发式的影响.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作用与对策发散思维与定势思维的辩证关系谈到定势思维,人们往往相对应地会联系到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不受常规束缚,寻求变异,寻找多种解题途径的思维方式。与定势思维不同,发散思维具有思路广阔、流畅、新颖等特点。它不满足于现成的模式,既得的答案,它用“以变应变”的策略来处理不同的问题。因为发散思维无论从思维过程,还是从思维产物方面都积极追求新颖,所以,人们在论述创造性思维时,往往更多地提到发散思维。但是,我们认为,发散思维与定势思维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它们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一)定势是发散的基础没有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要想灵活多变地解决面临的问题,是不可能的。例如,当学生尚未熟练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知识的运用模式时,若要求学生同时运用这些知识多途径地求解某一动力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