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对称教案.docx
上传人:是飞****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镜面对称教案.docx

镜面对称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镜面对称教案镜面对称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镜面对称教案,欢迎大家分享。镜面对称教案1教学内容:课本P69例3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镜面对称的性质。教学准备:有关镜面对称的主题图、镜子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清澈的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天鹅那美丽的身影),创设情境。2、揭示学习的.内容。这些现象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和镜子有关的数学知识。[设计意图]:出示镜面对称的实例,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创设优美的意境,营造和谐氛围。二、小组合作,学习镜面对称1、组织游戏活动——照镜子。1)、讲明游戏的要求: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人拿镜子,一人照镜子。照镜子的学生做两个动作(身体向前靠、身体向后移。)做完之后交换,并把自己看到的情形说一说。学生听清要求后分组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谁愿意把看到的情形说给全班同学听?学生汇报。你们看到的情形与他们一样吗?3)、小结镜子里的前后方向和实际的前后方向是一致的。4)、组织学生第二次游戏。要求:还是两个人一组,一人拿镜子,一人照镜子。照镜子的学生做两个动作(举起自己的左手与镜子里的你打个招呼;再举起你的右手给镜子里的你打个招呼。)做完之后交换,并把自己看到的情形说一说。学生听清要求后分组活动。5)、全班交流。(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6)、小结。2、看镜子写时间教师出示P71思考题第二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钟面上的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进行游戏,亲身经历探究的活动,有助于发现镜面对称的性质。通过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镜面对称特点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拓展延伸,巩固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第一题。2、拓展性练习。四、课堂总结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镜面对称教案2教材分析:“镜子中的数学”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镜面对称”的教学内容,它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教材首先通过“湖面的倒影”和“室内墙上镜子成像”两幅主题图情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倒影”、“镜子成像”现象,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即“镜面对称”。再通过“做一做”的照镜子活动,让学生体会“镜面对称”的特征。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镜面对称”这部分内容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应以教材为基础,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多种感悟情境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镜面对称”特征。教学目标1.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能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活动中的镜面对称现象,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教学重点: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知道镜面对称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所发生的变化。教具准备:小镜子每人一面、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水面对称欣赏“倒影”,激趣导入投影出示:“倒映水中的湖光山色”,即课本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见到倒影。(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鹅的倒影……)师:有没有发现这也是一种对称现象?师: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类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现象。(镜子里。多媒体出示:“映在镜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即课本第二幅主题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镜子中的数学)二、镜面对称1、照镜子体验。师:老师背对着大家,我却知道哪个小朋友在对着镜子做鬼脸!为什么?生:镜子里外的小朋友动作都一样的!师:对,照镜子也是一种对称现象,叫做“镜面对称”。一齐说一遍。小朋友看看镜子的同桌在做什么?也可以跑到镜子前面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是怎么样的!2、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1)操作活动一:“照镜子,做上下活动头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发现人与镜像上下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上,镜像也向上;头部向下,镜像也向下。(2)操作活动二:“照镜子,前后活动头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像前后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前,经像也向前;头部向后,镜像也向后。(3)操作活动三:“照镜子,左右活动头部”。(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面左右移动的逆向性。既头部向左,镜面反而向右,镜面反而向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