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时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教师用修改稿3).doc
上传人:sy****29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七课时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教师用修改稿3).doc

第七课时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教师用修改稿3).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1)判断句式与被动句式导语:在学习文言实词与虚词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祖先们创造文字的艰辛,也领悟到其中展现出的智慧与才华。而他们在极为有限的文化条件下,也创造了很多文言句式,例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我们的高考考纲也明确规定了对文言句式与用法的考查。今天我们就重点讲解判断句式和被动句式。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大题,思考:可结合《名师导学》P119的内容比照学习。一.阅读下面的例句,请同学们结合问题思考:⑴这些例句各自属于判断句式的哪一种类型?⑵翻译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特别注意句式的标志性词语的意义与用法。⑶怎样辨别判断句式?常见判断句式的类型: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2.用动词“为”或“是”表示判断。3.用副词“皆”、“必”、“乃”、“即”等帮助表示判断。4.无标志判断。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史记·鸿门宴》翻译:楚国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季父。2.公(郑伯)曰:“……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翻译:这是寡人我的过错。结语:此为“……者……也”类型,属于事实判断句,“者”字在句中表停顿,是语气助词;“也”字在句中表示判断,是语气助词。主语与名词性谓语属于同一关系,或主语从属于名词性谓语。句子翻译成为“……是……”。3.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翻译: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割肉割断的。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砍骨头砍折的。结语:此为“……者……也”句式类型中的因果判断句,主语表示结果,谓语表示原因。翻译时既要体现出判断句式的结构特征,又要体现出因果关系,译为“……的原因,是……”或“……,是因为……”。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翻译:如今别人正是(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被宰割的)鱼肉,何必告辞呢?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是)——《琵琶行》白居易结语:动词“是”或“为”表示判断。翻译为“……是……”。注意“是”字,在先秦时多作代词,处在句首,如“是寡人之过也”中的“是”,译为“这”。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苏洵翻译: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7.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史记·鸿门宴》翻译:夺得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者”字为代词,“……的人”。助词“也”表示判断。“必”字帮助判断。明确:“徒”、“乃”、“即”、“皆”、“诚”、“必”等副词帮助判断,使句子的语气更为丰富。“徒”、“乃”、“即”、“皆”表达肯定语气,但不够强烈,翻译为“只”、“就”、“就”、“都”;而“诚”、“必”则表示了更加肯定的语气,因而这种判断句的语气更加肯定。翻译为“确实(的确)”、“一定”。8.刘备,天下枭雄。——《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司马光翻译:刘备是天下的强横有野心的人物。明确:“刘备”这个人物与“天下枭雄”属于从属关系。属于无标志的判断句,根据主语与名词性谓语的关系来推断。翻译之时穿插第1句与第7句“者”字的比较、第2句与第5句“是”字的比较、第1句与第3句事实判断与因果判断的区别;第1句第8句就同一关系与从属关系辨别判断句式。小结:由此来看,理解文言文的判断句式,需要掌握判断句的标志与类型、辨别的方式。尤其是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判断句式的完整与句子内容的准确。与判断句式一样,在文言文阅读中被动句式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同学们阅读第二部分的例句,结合问题或要求思考:二.阅读下面的例句,请同学们结合问题或要求思考:⑴这些例句各自属于哪一种类型?⑵翻译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特别注意被动句式的标志性词语的意义与用法。⑶怎样辨析被动句式?常见被动句式的类型:1.用介词“于”或“受……于……”表示被动。2.用“为”或“为……所……”表示被动。3.用“见”或“见……于……”表示被动。4.无标志,动词本身表示被动。1.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韩愈翻译:李家叫蟠的孩子,……不被世俗拘泥,向我学习(古文)。明确:属于“于”字类型的被动句式,“于”字作介词,引出主动者“时”,译为“被”。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翻译:我不能拿全吴国的土地,十万军队,被别人控制(统治)。明确:属于“受……于……”类型的被动句式,“受”字表示被动,译为“被”,“于”字引出主动者,可以不译。3.(六国)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苏洵明确:六国有像这样的有力条件,却被秦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挟持)。4.及其(李存勖)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