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铜山县张集镇区1:500地形图测绘设计方案【完整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毕业设计-铜山县张集镇区1:500地形图测绘设计方案【完整版】.doc

毕业设计-铜山县张集镇区1:500地形图测绘设计方案【完整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毕业设计铜山县张集镇区1:500地形图测绘设计方案【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毕业设计设计题目名称:铜山县张集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方案专业、班级测量06—2姓名日期1、设计题目铜山县张集镇区1:500地形图测绘设计方案2、设计指导教师〔签名〕3、设计评阅人〔签名〕评阅日期4、评定意见及成绩中文摘要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飞速开展,作为现代化测绘根底的数字测图技术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以高自动化,高数字化,高精度的显著优势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图解测图的方法。此次对张集镇区施测的为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施测地物比拟复杂,施测地物要求详细,工期短。为了尽快完成工程,在施测过程中投入了GPS和常规全站仪。GPS的投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下面的碎部采集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关键词:数字测图自动化数字化高精度碎部采集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5第二章测区自然地理概况………………………………………………5第三章已有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利用………………………………5第四章作业依据………………………………………………………6第五章平面控制测量…………………………………………………7第一节导线网作首级控制网,全站仪加密图根点……7第二节GPS作首级平面网,RTK加密图根点…………………11第三节平面控制两种方案的论证………………………12第六章高程控制测量……………………………………………………………13第一节主要技术要求………………………………………………………13第二节四等水准外业观测…………………………………………………13第三节四等水准网平差计算………………………………………………14第七章地形图测绘………………………………………………………………14第一节细部测量……………………………………………………………14第二节地形要素测量要求…………………………………………………14第三节地形图测图考前须知………………………………………………14第四节地形图内容及取舍……………………………………14第五节外业数据传输……………………………………………16第六节内业成图………………………………………………16第八章质量保证措施……………………………………………………………17第九章工作方案与本钱预算……………………………………………………18第十章提交成果……………………………………………………………………19第一节控制资料第二节文档资料铜山县张集镇区1:500地形图测绘设计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任务来源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从06年开始,南京测绘院承揽了张集的土地调查工程。为尽快完成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我公司受南京测绘院委托对铜山县张集镇区进行1:500的地形图测量工程。第二节任务概述此次地形测量工作主要是为二调效劳,精度要求较高。主要是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界址线、其他地籍要素、位置、形状等,计算面积,为土地调查工作提供底图。测区内农田不测量,只是沿着房屋向外测量延伸50米。第二章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及交通雨水分布概况第一节测区自然地理位置测区位于铜山县东部,面积大约1.78平方公里,交通便利,104国道横穿整个镇区及规划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均从测区内穿过,距离中国徐州观音机场40公里。整个测区地势平坦,没有山脉,人口密集,房屋错乱,地形较为复杂。第二节测区雨水分布测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是:四季清楚,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施测工期大约为50天。已有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利用现从南京测绘院收集到张集4个D级GPS控制点坐标如下〔表3-1〕和一份影像图(3-1〕表3-1:GPS点坐标点号平面坐标﹝m﹞高程﹝m﹞XYE1013779045.929534218.99832.569E1023778882.026534658.91333.056E1033778253.697534244.44932.603E1043778197.250535666.29233.469注:控制点标石均为混凝土桩,标示为钢筋顶部十字刻画中心,坐标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系为1985高程基准。3个控制点均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