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磷的重要来源。它还含有刺激植物生长的胡敏酸类等物质。由于它具有胶体特性,能吸附较多的阳离子,因而使土壤具有保肥力和缓冲性。它还能使土壤疏松和形成结构,从而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它也是土壤微生物必不可少的碳源和能源。因此,除低洼地土壤外,一般来说,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章介绍了有机质的形态、含量与分布,土壤有机质测定各种方法的方法原理、适用范围、试剂的配制、操作步骤、结果计算、方法要点等内容。3.1.1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在肥力上的意义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磷的重要来源。它还含有刺激植物生长的胡敏酸类等物质。由于它具有胶体特性,能吸附较多的阳离子,因而使土壤具有保肥力和缓冲性。它还能使土壤疏松和形成结构,从而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它也是土壤微生物必不可少的碳源和能源。因此,除低洼地土壤外,一般来说,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华北地区不同肥力等级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约为:高肥力地>15.0g·kg-1,中等肥力地10~14g·kg-1,低肥力地5.0-10.0g·kg-1,薄砂地<5.0g·kg-1。南方水稻土肥力高低与有机质含量也有密切关系。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水稻高产土壤研究组报道:浙江省高产水稻土的有机质含量大部分多在23.6~48g·kg-1,均较其邻近的一般田高。上海郊区高产水稻土的有机质含量也在25.0~40g·kg-1范围之内。我国东北地区雨水充足,有利于植物生长,而气温较低有利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因此东北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达40~50g·kg-1以上。由此向西北,雨水减少,植物生长量逐渐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亦逐渐减少,如栗钙土为20~30g·kg-1,棕钙土为20g·kg-1左右,灰钙土只有10~20g·kg-1。向南雨水多、温度高,虽然植物生长茂盛,但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增强,黄壤和红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为20~30g·kg-1。对耕种土壤来讲,人为的耕作活动则起着更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同一地区耕种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未耕种土壤要低得多。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土壤质地,砂土有机质含量低于粘土。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很复杂,包括三类物质:1.分解很少,仍保持原来形态学特徵的动植物残体。2.动植物残体的半分解产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物。3.有机质的分解和合成而形成的较稳定的高分子化合物——腐殖酸类物质。分析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实际包括了上述全部2、3两类及第1类的一部分有机物质,以此来说明土壤肥力特性是合适的。因为从土壤肥力角度来看,上述有机质三个组成部分,在土壤理化性质和肥力特性上,都起重要作用。但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研究土壤腐殖质中碳氮比的变化时则需严格剔除未分解的有机物质。表3-1耕地土壤有全氮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比值省(区)有机质(g·kg-1)全氮(g·kg-1)全氮/有机质(%)河北山西河南安徽福建新疆广东12.210.712.214.015.913.914.90.740.680.700.860.790.790.806.076.345.746.144.975.685.27*为全省(区)统计的平均值。摘自《中国土壤》1998,中国农业出版社,P875全国各地的大量资料分析结果表明[2](表3-1),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总氮量之间呈正相关。例如浙江省对水稻土255个样品统计分析,其相关系数r=0.943,达极显著水平(图3-1)。例如吉林省东部山区的通化对115个旱地土壤样品进行的回归分析,其回归方程为:y=0.0062+0.573xr=0.939**图3-1水稻土耕层有机质含量x(g·kg-1)和全氮含量y(g·kg-1)的关系土壤全氮总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比值,随着土壤所处的环境因素和利用状况而变化。如表3-2所示,安徽省位于南北过渡带,成土母质复杂,土壤类型众多,而各类土壤开垦利用情况不同,全氮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比值(%)有一定差别。从高地的山地草甸土的4.05%至低洼地的砂姜黑土的7.05%,但总体上看二者的回归相关性仍显著,y=0.0364+0.0371x,r=0.9916**(n=15),决定系数r2=0.9833,说明土壤全氮的变异有98.33%可由土壤有机质变异所引起。表3-2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氮(g·kg-1)(安徽)土壤类型有机质全氟全氮量有机质量样品数土壤变幅平均值样品数土壤变幅平均值(%)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酸性)黄褐土砂浆黑土石灰(岩)土紫色土山地草甸土潮土粗骨土石质土水稻土468415.2~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