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1.doc
上传人:sy****29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正弦定理1.doc

正弦定理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正弦定理1(讲学稿1)年级:高二学科:数学教者:龙兆波审核:林汉武,何广,李艺源,刘朝奔内容:正弦定理课型:新课时间:2010.3.10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正弦定理的推导,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并能初步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3.情感目标:自主自信,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合作与交流.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索,证明正弦定理,并能应用其解三角形.难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应用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想一想问题引入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A⑴角的关系:cb⑵边的关系:BC⑶边角关系:a2.能否得到这个边角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教学活动1.正弦定理:特点:(1)(2)2.证明方法:方法1,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方法2,面积公式法方法3,外接圆法方法4,向量法3.定理直接应用:1.在△ABC中,(b+c):(c+a):(a+b)=4:5:6,则2.在△ABC中,A:B:C=4:1:1,则a:b:c=()A4:1:1B2:1:1C:1:1D:1:14.典型例题例1在△ABC中,已知c=10,A=45°,C=30°求边a,b和角B.例2已知a=16,b=,A=30°,求角B,C和边c.变式引申:已知a=30,b=26,A=30°,求角B,C和边c.例3已知b=40,c=20,C=45°,求角A,B和边a.变式引申:已知中,那么此三角形可得()一解两解无解解的个数不确定例4.在中,若则的面积是5.归纳总结适用条件:(1)(2)6.巩固练习(1).★在△ABC中,sinA=sinB,则必有()A.A=BB.A≠BC.A=B或A=C-BD.A+B=(2).★在△ABC中,b=2asinB,则B+C等于()A.300B.1500C.300或1500D.600或1500(3).★在△ABC中,a=,c=2,C=600,则A等于()A.1500B.750C.1050D.750或1050(4).★★△ABC中,(b+c):(a+c):(a+b)=4:5:6,则sinA:sinB:sinC等于()A.6:5:4B.3:5:7C.4:5:6D.7:5:3(5).★已知△ABC中,b=3,c=3,B=300,则a=___________.(6).★已知△ABC中,A=600,a=4,C=,那么sinC=_____________.(7).★★★在△ABC中,a+b=12,A=600,B=450,则a、b的值分别等于___________.(8).★★已知△ABC中,解三角形:①c=10,A=450,C=300;②c=10,A=450,B=600;③a=,b=,B=450.(9).(2003湖北省八校联考试题)在△ABC中,已知且最长边为1,求:(1)角的大小(2)最短边的长(10).在△ABC中,若B=30°,AB=,AC=2,求△ABC的面积.(11).在△ABC中,已知,试判断△ABC的形状ACBD(12).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用正弦定理证明:7课堂小结:(1).正弦定理及其证明.(2).适用条件:①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可求其他的边和角;②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另一角和其他边8布置作业:练习P1012P11习题345789.课后练习(1)在△ABC中,a:b:c=4:5:6,则(2sinA-sinB):sinC=(2).在△ABC中,⑴求证:;⑵若,试判断△ABC的形状.10.教学后记:直角三角形中的边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一般的三角形中,能否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呢?那么这个结论成立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我们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一些怎样的解三角形问题呢?解题过程中,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吗?6.得到的解是不是合理的呢?7.有几种方法去求三角形面积和周长等?8.思考:①正弦定理还有其它证法吗?②三角形中还有其它的边角定量关系吗?(为余弦定理作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