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申报表团队名称:语文教育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蒲向明所在单位:中文系申报时间:2011年4月2011年4月填表说明1.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2.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等,截止时间是2010年9月10日。3.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4.推荐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2003年4月,陇南师专申办了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2005年依据《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更名为“语文教育专业”。7年来,语文教育教学团队承担了语文教育专业《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外国文学》、《写作》、《教师口语》、《写字》、《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必修课程和10余门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基础性强、学生人数多、受益面大”的特点。该团队积极创建优良的师德群体,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经过长期努力,该团队已经成长为一支在教学工作、科研活动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果突出的优秀团队。语文教育教学团队共有3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1人,讲师11人,助教6人,硕士研究生25人(在读3人),35岁以下的教师有25人,是一支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都较为合理,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教学团队。学校对该团队的建设一直予以大力支持,2007—2010年共引进12名硕士研究生,给这支教学团队增添了新鲜血液,也使队伍迅速年轻化。在团队建设上,该团队充分发扬“兢兢业业搞教学,扎扎实实做学问”的优良传统,通过传、帮、带使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迅速提高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教学研讨和科研研讨使团队成员充分交流各自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取长补短,共享优秀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通过科研报告等形式使团队的成员有明确的教学科研方向、个人发展目标;通过参与语文教育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使每位团队成员把握课程建设总体研究内容,明确教学研究具体内容,分工合作,共享教学研究成果,并使每位团队成员了解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使语文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平稳实现新老交替,让青年教师尽早成熟发展,成为教学和科研的骨干力量;通过团队建设,持续不断地保持语文教育优秀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教师素养;通过建设实践基地,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实习实践机会,强化学生教学技能,把语文教育专业建设成综合素质好、职业素质高、社会竞争力强、报到率高、生源规模逐年扩大、就业形势好的学校品牌专业,为西部地区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团队带头人蒲向明教授,多年以来从事《古代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科研外事处处长,兼任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甘肃省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理事、陇南秦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会成县分会会长、陇南师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甘肃高师学报》副主编、《陇南师专学报》和《陇南师专报》主编。陇南市第一层次领军人才,陇南师专学术带头人。先后发表论文80余篇,学术专著《玉堂闲话评注》,合作编著3部。科研成果获第七届(2001)、十一届(2009)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获2008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社会优秀科学成果三等奖。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完成与兰州大学文学院合作科研项目1项,现参与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1项,省级社科科研项目2项。语文教育教学团队所有教师都担任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工作。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语文教育教学团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活动,并取得丰硕成果。有1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人获甘肃省“园丁奖”,1人获甘肃省“语言文字先进个人奖”,1人获市级“园丁奖”,1人获“校级学术带头人”称号,多人获“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称号。经过几年实践,团队成员的总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科研成果显著增多,近年来,团队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校本教材2部,参编教材3部。获得第七届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第四届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甘肃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甘肃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承担甘肃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2项。另外,团队还瞄准市级、省级的科研领域,着重开展教学研究,以“陇南方言研究中心”为依托,大力开展陇南方言及民俗研究,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外国文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文学》为校级精品课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为校级重点教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