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三化”模式研究与实践》.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4.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三化”模式研究与实践》.pdf

【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三化”模式研究与实践》.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三化”模式研究与实践》一、成果简介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的主平台之一。学校是开发区内唯一高校,是高职院校建在开发区的典型案例。但学校真正实现从入驻开发区到融入开发区、从对接产业到服务产业还有一些涉及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亟待破解。2010-2013年立项实施的“国家教自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有力推动了学校与开发区的合作,形成以产教融合机制化、人才供给精准化、社会服务多样化为特征的深化产教融合“三化”新模式,探索了开发区内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新路径。成果获2017年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深化产教融合“三化”模式的主要内容:建“四平台”制度体系,产教融合机制化。(1)学校理事会作为合作管理平台,形成各类对口工作协议38份。(2)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作为产教对接平台,81家单位开展校企合作,55家企业参建兼职教师工作站。(3)共建中试技术服务中心等14个校企联合体,形成资源共享平台。(4)开发区就校企合作、实习培训补贴、就业奖励等出台支持措施,形成政策支持平台。1建“四对接”育人体系,人才供给精准化。(1)围绕产业设置专业,专业对接产业。学校六个专业群与开发区六大产业集群相契合。(2)针对生产特点设计教学模式,育人对接用人。校企双主体育人的订单班、现代学徒制试验班占比超40%。(3)按照职业标准开发课程标准,学业对接就业。开展职教分级制改革,构建新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4)通过项目实战培育职业文化,实践对接生产。230个实训基地及三级技能竞赛体系强化能力梯次递进,培养工匠人才。建“四服务”开放体系,社会服务多样化。(1)服务企业培训,建开发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服务企业1500余家。(2)服务技术创新,建开发区“双创基地助力300余家企业创新。(3)服务信息需求,建开发区公共图书馆和6个分馆,打造科技信息港和文化高地。(4)服务社会建设,建开发区文体活动基地,师生志愿服务推动学习型社区建设。成果实践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0年以来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等奖38项和53项、北京市一等奖126项。企业和社会认可度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企业满意度95%以上;2018年本市高考生源达历史低位,本校自主招生报名人数仍超计划40%。年均培训1.7万人次,政府购买服务收入600余万元、企业技术服务收入1000余万元,免费开放教育资源服务25万余人次。学校竞2争力及大赛等各类排名近三年均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三化”模式成为高职院校服务开发区经济的新范式。二、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1)通过建设“四平台”制度体系,有效解决职业院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合作机制不够健全,无法有效撬动地方政策支持的问题学校借助开发区唯一一所高校的优势,积极融入开发区,组建由市教委、区政府以及有影响力的行业企业组成的学校理事会,成立由81家行业企业组成的北京现代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和55家企业组成的兼职教师工作站,与开发区知名企业合作建立14个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联合体,学校与开发区企业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继续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合作集约化、常态化、制度化:开发区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校企合作的实施细则》《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办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职业能力提升补贴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撬动开发区对学校的政策支持,实现了“产教融合机制化”。(2)通过建设“四对接”育人体系,有效解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供给水平不高,达不到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新要求的问题学校依托自身人才培养特色,围绕开发区产业结构,以“做强优势。做大新3兴、做精骨干、动态调整”为主线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与开发区企业构建互为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多种育人模式试验,坚持以协同育人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平台递进、模块并行、通识贯通、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将高端行业企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创建“基本技能、综合技能、生产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四级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三级技能竞赛机制和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培养学生职业文化和工匠精神,达到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端技能人才的要求,实现了“人才供给精准化”。(3)通过建设“四服务”开放体系,有效解决职业院校社会服务方式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