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全国“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2012年贵州省参评论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贵州省铜仁第八小学作者:瞿文仙联系电话:18984669340论文摘要: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策略小学生阶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他们如一张未曾写过的白纸,没有形成难以修正的坏习惯,且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期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行为习惯教育,让学校、家长、社会共同携起手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不是通过一、两次教育或一、两个教育活动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长期不懈地抓住这个德育工作重点,坚持从点滴做起,把修订后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各项要求渗透到全部教育活动中去以外,还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与评价贯穿于全部教育活动之中,持之以恒,使各项要求逐步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一、正确认识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是人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它将影响人一生的成长,从一定程度上说它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所以,我们说“细节决定成败”,行为习惯教育不是无足轻重的细微末节,而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基础和重点。从小处说,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可能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从大处说,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华民族才会拥有德才双馨的建设者,才能把祖国建设成自主创新型国家。二、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因素为了弄清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受到了那些因素的影响,我对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共计56名学生(其中男生37人占全班人数的66.1%,女生占23.9%)通过对问卷调查情况的分析,我发现学生的个体行为主要受到了以下四个因素的制约和影响。1、个体价值观指小学生对自己和他人个体行为的价值取向持的评价标准和尺度。2、个体需要指小学生个体行为不满足于现状且要改变现状的一种内驱力。这是个体对某种目标(包括合理与不合理的,现实与不现实的)的渴求或欲望。“当班上有同学成绩超过你时,你的想法是……”有8%的同学说不服气,嫉妒他。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生有追求进步的需要,但这种正常的渴求变质为了不健康的心态,产生了嫉妒心理。“你觉得你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了吗?如果没有,你会采取什么方式来赢得。”有6.7%的学生选择了“用调皮、上课时故意做出违反纪律的言行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本是一种正常的心态,却演变成了不遵守纪律的内在因素。3、个体行为能力指个体实现教育者期望目标具备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辨别是非能力、鉴别美丑能力等。小学生处在人的成长期,生活经验缺乏,对人和事缺乏应有的判断力,有很多行为不是由于知道不对才这样做的,而是由于理解能力、辨别是非能力、鉴别美丑能力的制约造成了他们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合符正确道德规范的。所以,个体行为能力的缺乏是造成小学生行为习惯偏离的重要因素之一。4、环境情景指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社会客观现实。包括社会文化、社会风气、传播媒价导向功能,以及家庭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条件等。“在乘车时遇见老人,你有座位,你的做法是……”有18.6%学生选择了“想让,但没有勇气,怕别人笑话”,有10%学生选择了“装没看见,不会让”。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学生想让座,但怕别人笑话,这正说明了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是学校一家之事,社会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全社会公民都有良好的公民道德,形成一种未成年人学习实践公德的氛围。“你意外拾得5元钱”时,有82.5%的学生选择交给老师,有6.8%学生选择了“交给父母”,有10.7%学生选择了“留着自己花”;我们可以看出,有10.7%的学生由于受到了家庭教育的错误影响而不能正确对待拾到的财物。以上四个因素贯穿于学生个体行为的始终,它们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不同类型的个体行为,我们在现实工作中应努力优化各变量,力求实现最佳组合,以达到行为习惯教育的目的。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工程,我们必须更新教育思想,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有时可以采取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开始,有时可以从激发学生的道德感着手,有时则可以从磨练学生意志或训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有时还可以采取强化的方式特别是及时强化的方式,这样做往往有更大的作用,如: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等。经过我10几年的经验积累,我认为很有必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个体价值观思想是行为的指南,有什么样的认识往往就会显示出什么样的行为。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认知引导,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不对的行为;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