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2印尼汉语教学专辑将汉语教学贴近生活现实思考题印尼赤道中人问1:自然教学法符合印尼汉语教学吗?为什么?答:我认为不符合:第一,不符合目前印尼国家的在校教育制度,因为提倡这种自然教学属直接法,是反语法和反翻译法及排除母语的另辟途径的第二语言教学,所需课时多且不宜间歇断续的教学法,这在学校里的汉语教学课时安排里是完全不具备条件的。第二,在印尼有些学校的汉语教学课程不一定是必修科,况且校内第二语言教学除了汉语之外还有英语,并多多少少还涉及亚拉伯语等新语种。因此,在不能够排除其它语言学习之下,很自然地自然教学法是不适合在印尼学校的汉语教学中实施,除非是在国家当局许可之下和自愿来个“顾彼失此”,另起炉灶,那自当别论。问2:口语教学法符合印尼汉语教学吗?为什么?答:不是十分符合,但可部分利用。一般认为单凭口语法调教出来的学子,是“鹦鹉学舌”,虽能说出一口流利标准式和机械化的句子,但对第二语言的巧妙运用、书面语写作和解读能力、语言艺术体会等等都不能深入,只能流入市井俗夫之套。但可取之处是它花时间短,收效快。我个人认为为解决我们当前问题症结所在,非借助于此法来突破这瓶颈不可。当然还得配合其它方法譬如: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等的部分利用。问3:情景教学法符合印尼汉语教学吗?为什么?答:与口语法差不了多少,也不是十分适合,不宜全盘采用。不过此法因为利用了一些先进科技成果及技术,大大地使学习者身体器官均受刺激,发生感知性能而强化了记忆和加速了学习时间,因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收到更多的目的语材料信息。但也是因重听视轻读写而导致了缺少对语言材料的充分理解。无论如何,当我们读了四四方方的一部传统书《三国演义》后,是直接的接收了作者罗贯中通过文字传递的内容情节信息,打开了我们的无限思维空间;而我们看了圆圆滑滑一或十几片光碟的一部《三国演义》映象版,无非只是接收了另一个变相的间接、受限、被定位之视觉空间而已,想像力大大受到制约,发挥或领略不了作者言语文化的最高效能。这也是读与看一部作品最大差异,在要深一层欣赏或感受原汁原味作品的品味要求上,后者大大不如前者。所以情景教学法其实仅起辅助性间接作用,如果单靠它来进行及完成全程教学,过量的感官刺激,也会使人体神经麻木,反而起不了积极作用。问4:认知教学法符合印尼汉语教学吗?为什么?答:有过半的符合度。纵观上面所提及的几种教学法,我认为认知教学法是当下较有可取之处的教学法之一;它既弥补了口语教学法及情景教学法中偏向视听和模仿所造成的不足之处外,还填补了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智能和形成技能的基本功能空缺。通过加插这样的教学法,将会在较大限度上利用了本来根深蒂固的第一语言中获得新知识,恰恰这新知识则可用来平衡和分析并筛选或消弭此中与第二语言之间产生的正负迁移影响的矛盾,在共同作用之下有意识地去掉不利的一面,巩固有利的一面,让学生逐渐进入了这不断前进的意识阶段,因此将自然而然地催生起学生对更新得到的知识进行过滤,并产生了强化和深化的实质作用。还有,我们因为要利用第一语言的知识,以期达到能防止学生不会产生不明就里、盲目地一味埋头模仿学舌的哑巴汉语现象,所以需要其他的方法再作辅助,这里我认为采用部分任务教学法来开发学生智能、利用部分口语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的速成效果来互相结合运用,让其能滋生出一个相辅相成的综合法进行执教,必然是个可行的办法之一。如果所述观点是对儿童或小年级孩童而言,把相应课程难度作调整,降到适合其年龄的理解水平程度,也尽量利用其母语习得经验来激活学习目的,这或许是个不二法门。不过,现在接下来出现的问题是:是不是目前学校具备了实行这样的综合教学法条件?就现有体制上的课时分配来看,试实施的可能性还是较大,所以结论是虽不完全符合印尼(校外)的汉语教学,但可说是唯一的突破办法了。-认知教学法和所述“综合法”毕竟是个费时费日打基础的扎实功夫,如果不考虑其阻碍因素而勉强为之,也会出现有欲速则不达的可能。因此还须有关各方精心设计出一套专为我们印尼学校服务的特别方案,并还要不断加于研究,使其逐渐成熟与完善。另外办法是利用在校外一些民办或另设的汉语补习班级来实现、培养那些有志于成为合格的汉语人才学生。问5:您认为交际教学法符合印尼汉语教学吗?为什么?答:也是不符合我们目前国内学校情况的教学法之一。在本地,教师虽然能够制造出小范围的圈内仿真情景来进行课堂教学,但不可能改变外在大范围自然环境的直接影响。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的互动中就会造成干扰;不可能在一个课堂中把老师与学生的占有率改变,例如一个课堂中老师要比学生多,或者最低限度一个课堂中老师要有其他助教来刻意营造气氛等等工作,或者这些勉强可行,但都是不实际。如果有一位美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