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复习(fùxí)目标:文学(wénxué)常识:常见(chánɡjiàn)文言文体序,文体名。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即序言,相当于前言后记。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它与书序的性质不同(bùtónɡ),为文人之间的赠言。本文属赠序。题解(tíjiě)文本翻译(fānyì)及字词归纳一、重点词语: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shěshēnɡ)皆被绮绣3、无从致书以观4、手自笔录5、走送之6、不敢稍逾约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8、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9、援疑质理10、或遇其叱咄11、礼愈至12、俟其欣悦(xīnyuè)13、当余之从师也14、媵人持汤活灌15、主人日再食16、腰白玉之环1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18、以中有足乐者19、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20、盖余之勤且坚若此二、古今(ɡǔjīn)异义:三、词性活用:手:名词作状语(zhuàngyǔ),亲手(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zhuàngyǔ),用笔(手自笔录)腰:名词用为动词,腰佩(腰白玉之环)四、通假字:支:通“肢”,肢体(四支僵劲不能动)被:通“披”,穿着(同舍生皆被绮绣)通假字一词多义情节内容(nèiróng)理解课文(kèwén)结构梳理。研读(yándú)探究(1)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将同舍生的华贵衣饰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我”的志趣和勤奋。(2)本文作者勉励(miǎnlì)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通过对比,作者告诉我们什么(shénme)道理?考点(kǎodiǎn)四:概括形象勤且艰通过对比,作者(zuòzhě)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小结(xiǎojié)赠言(zèngyán)宝剑锋从磨砺(mólì)出收集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事例: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韦编三绝(孔子(kǒnɡzǐ)晚年读《易》的故事)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粗茶淡饭砺意志宋代大政治家范仲淹,年轻时立志报国,但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只好到一家僧舍中去读书。冬天的晚上,他用粗米煮一盆稀饭,第二天粥冻了以后,用刀划成几块,早晚(zǎowǎn)食一块;没有菜,就用盐水泡野荠菜,切上十几块佐餐。一朋友的儿子见他太苦,就送去好酒佳肴,再去看他时,送去的食物都原封不动。范仲淹解释说:“我并非不感激令尊的厚意,但既立志报国,就要准备吃苦,现在贪图好吃的,将来怎么能去吃苦呢?”精析巧练一、根据原文(yuánwén)填空7.作者幼时借书抄书(chāoshū)来读,其原因是“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以中有足乐者”指读书之乐。(1)“嗜学”与“家贫”的矛盾。解决办法: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走送之。(2)“益慕圣贤之道”与“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的矛盾。解决办法: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以及“家贫”却“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答: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huòdé)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坚忍不拔,诚实守信、不断的克服重重障碍。2、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答:原因:(概括):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原话):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体会:现今的不少青少年特别讲究吃穿,穿名牌衣服、戴首饰、玩手机,无心向学。因此,我们应向作者学习:①排除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②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③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3、作者本是要鼓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答:作者现身说法以此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4、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zhèyàng)写有什么好处?答: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增强感染力和教育作用,易于接受。5、本文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夹叙夹议方法的运用,从文中找出一处环境描写的句子和议论句,抄在下面,试分析其作用。答:“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说明求学的艰苦。议论句:盖余之勤且艰。作用:揭示道理,画龙点睛、深化中心。6、找出表现老师严厉的句子,并说说描写老师严厉的目的?答:“未尝稍降辞色”“或遇其叱咄”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zuòzhě)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7、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zěnyàng)的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