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修改稿).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同课异构(修改稿).doc

同课异构(修改稿).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同课异构”让语文课流光溢彩______听《落日的幻觉》同课异构有感攀枝花市第十九中小学王志英内容摘要:“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可以促使教师去学习、思考、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真正做到“教学有价值、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率、教学有魅力”。“同课异构”让我们多了一些思考:1.语文课要体现学科的本质,要有语文味;2.语文课要以学生发展为本;3.语文课的教学手段要为学生学语文服务;4.语文课要有充满活力的课堂;5.语文课应该充满个性化、有特色。关键词:同课异构同中求异异中求优预设生成原生态“同课异构”它是指同学科同主题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的教学班级进行的教学系列活动,体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带给听课教师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去学习、思考、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关注集体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攀枝花东区教育局语文教研室于2008年8月21日在市二十五中小开展了本学期“同课异构”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教学研究活动,试图在创新教研活动模式上作一次尝试。一改“听课、评课”在同一时空完成的听课常规形式,以“同课异构”为媒介,分三个环节,融“上课、反思、论文”于一起的“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进行。通过创新教研形式,营造教研氛围,多层次地组织教师对三位上课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特色进行比较、反思,为各教研组集体进行教学研讨和个人撰写教学论文提供平台和素材;通过创新教研形式,营造教研氛围,让教师们在同中求异、异中求优中追求课堂教学的最大优化。在这次“同课异构”的听课活动中,三位教师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他们以新课程理念为导航,用扎实的教学底蕴、精美的课件、诗意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演绎了同课研讨、异构精彩的课堂,突显名师课堂的魅力。刘定和老师的教学重视学生的语言赏析和方法指导,具有浓郁的文学味道,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诗情画意般的语文课;熊甫军老师以讲学稿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是一堂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寇转利老师注重对文本的深度解读,用幽默、风趣而又画龙点睛般的语言着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大胆质疑的精神。其实,判断“同课异构”活动中不同执教教师的教学设计孰优孰劣,不在于教师是否有标新立异的独特设计,而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能否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得到发展。这三位教师在教学研讨活动中,能够基于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生活体验,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真正做到了“教学有价值、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率、教学有魅力”。这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多得的一次“信息盛宴”,让听课老师耳目一新,获益匪浅。下面就本次语文“同课异构”教学谈几点体会::1、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次听课,让我感到与早几年的语文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的公开课中,非常注重形式,漂亮的多媒体课件、热闹的小组学习、各种表演等,唯恐怕别人说课堂教学的形式单调,老套,总喜欢在形式上变着花样。而这次的课堂都显得朴实、扎实,节奏明快,信息量大,学生学习的时间比较充裕。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我们的语文学习:“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都用来学习本国语言,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学习语文,无非是“听说读写”,的确,语文教学的“说法越多,花样也越多,头绪越复杂,目的就越不明确,结果是教得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闹到毕业,还是不通。”(张志公语)课堂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它只有40分钟,要求更多的时间用于有效的学习。我所理解的简单是指:教学的环节少而精,分几个版块,连起来就是一个整体;教学的形式少而精,每一种形式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学流程流畅、清晰。语文课应围绕其本质——听说读写和谐发展。如刘定和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品读课文,体会美景”:先让学生将文中写得生动形象的词句勾画出来读一读,并思考其作用,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出生动说明的方法包括(1)善用各种修辞;(2)巧用富有感染力的词;(3)多用描写性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水到渠成的点明在说明文中,描写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生动形象。这样学生也就很好的把握了描写在说明文中所起的作用。2、扎扎实实教语文。一堂课结束了,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是我们应常问的一个问题。语文具有工具性,它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语言是认识世界的工具,如果学生连基本的话都听不懂,不会很好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那是我们母语教学的悲哀了。学习能力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的,如在熊甫军老师的课堂上,教师根据学语言的规律,将字、词、句结合,将课内识字与课外的识字结合,将说与写结合,使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愉快。在语文课堂教学中